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是国军发动内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莱芜这一仗,可以说彻底打醒了蒋介石,他回首过去8个月的国军作战得失:虽占领解放区大中小型城市达105座,可是付出了66个正规旅,加上不好统计的非正规部队,损失兵力71万余。
因此,蒋介石决定调整战略,由大手大脚的全面进攻改为有所偏重的唯二进攻。陕北和山东,前者是政治目标,后者是军事目标。
相比较陕北,蒋介石显然更加重视山东。对于陕北,他由着“西北王”来,尽量不做干涉;而山东,他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先是取消徐州、郑州两大绥靖公署,接着换掉国军原山东主将薛岳,最后令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指挥45万人马,采取密集
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
3月下旬,后勤工作准备妥当后,国军大规模行动起来。
彼时粟裕、陈士榘指挥的华野主力,还在北边,没跟陈毅坐镇的华野司令部会合。经过一番研究,他们拟定好南下作战计划,并上报华东局和中央。
计划中,华野主力将在4月1日开始行动,14日左右打响战斗。可是计划刚开始执行,就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导致无法继续下去。
华野主力南下是绝密行动,在那个一天黑就只有月光照下的乡野,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可以说基本不会被人发现。
可是我军一动,就似乎被敌人发现了。行动的第三天,我华野司令部刚南移到坦埠附近的一个村庄,敌军就采取了行动:天空飞来多架飞机,进行疯狂的轰炸和扫射。
敌机的目标十分明确,就对着陈毅坐镇的司令部驻地一带,反复轰炸扫射,恨不得摧毁所有建筑物,再将整块地都翻过来。
万幸陈毅毫发无损,不过还是吓了他一大跳:司令部差点被敌人一锅端掉。要真出这样的祸事,华野大军将群龙无首,华东解放不知道要到哪一年。
敌机如此突然且疯狂的举动,对我华野司令部造成的伤亡破坏却是完全可以接受。这一方面是运气好,另一方面是有一定的防空准备。
说是防空准备,其实就是派人专门盯着附近的天空,有没有敌机飞过;然后就是挖好防空洞,以备不时之需。
遭到突然轰炸后,陈毅当机立断,把司令部转移到位于坦埠东北的西王庄。他还特别下令,让妻子张茜担任自己警卫排的政治指导员,负责保卫工作。
这是陈毅革命生涯以来,对张茜首次委以这样的重任。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当时华野副司令粟裕的妻子楚青、副政委谭震林的妻子郭惠民等女同志,是跟着司令部一块行动的。当时陈毅搞不清楚状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肯定:这其中肯定有鬼。
因此,陈毅让妻子代表自己,去照顾那些女性家属,带领警卫排保护她们的人身安全;而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当时我军不是在外线作战,而是在解放多年的根据地行动的,而且行动又比较注意隐蔽,敌军是怎么精准定位我军司令部的位置,然后进行打击的?
国军飞机完成轰炸后,其空军副司令王叔铭和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等人,纷纷报告蒋介石,说陈毅、粟裕二人挨了炸,必死无疑。
蒋介石高兴坏了,在日记中特地写上了一笔:“陈毅上月十五日在胶济路周村附近被我空军击毙,当不子虚,不久必可证实其毋妄也。”
此次轰炸过后,陈毅立即决定分兵,不按原计划行动了。他越想越后怕,认为再来一次运气恐怕就没这么好了,必须尽快查清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保卫部门接到陈毅命令后,初步判断有两种可能,一是敌人拥有一部十分先进的电台监听设备,二是有内奸告密了。
经过十多天时间,先是确定内奸告密,后又找出内奸是谁。
这个内奸,还得从一个多月前的莱芜战役说起,我军打了大胜仗,俘虏近5万人。这5万人没经过足够的思想教育,就被打散补充到各纵。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好兵员,不少还有多项技能,如修车、打炮、开坦克等。因此,战士们很快就接纳了这群俘虏兵,不再戒备。
有一位原国军排长俘虏,被补充到野司直属队中,意外获得我军的行动计划,又打听到野司首长们的具体位置,便趁机“开小差”,跑到整编74师驻地,邀功请赏去了。
陈毅听到之所以遭此劫难的原委后,既愤怒又自责,愤怒俘虏兵的冥顽不灵,自责没有处理好俘虏兵就补充到部队。
在这之后,陈毅通过司令部明确下令,在没完成充分的思想教育前, 不允许各部再将俘虏兵补充进部队,哪怕浪费点时间、人力也在所不惜。
因此在孟良崮战役后,华野过了两个月时间,才有大规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