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万里茶道为基,铸茶文化辉煌未来

创意江山美美 2025-01-16 14:21:50

针对当前茶商内卷现象严重,可能导致经济下滑甚至企业倒闭的问题,“万里茶道” 的概念被重点提出。这条起源于 17 世纪,南起福建武夷山,涉及闽、赣、皖、湘、鄂、豫、晋、冀、蒙九省(区),经蒙古国乌兰巴托,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约 14000 公里的万里茶道,承载着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外贸易历史,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通过深入挖掘万里茶道所涵盖的 21 个省 90 个县的历史、文化和茶文化资源,将其深度融合,打造中国新的高科技附加值管理项目,有望整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促进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茶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注入新的活力。

1月14日,欧盟中国文旅产业首席专家、国家文旅部十四五规划咨询专家陈放参加了一场围绕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的交流会,与专家学者、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茶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出谋划策。

在交流活动中,众人聚焦茶文化重要性,提出以沉浸式体验、打造世界茶文博园等创新之举,深度融合农耕、游牧文化,拓展茶文化内涵,助力其传承发展,增进文化交流互鉴。

随着探讨深入,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成为了讨论的焦点。陶院长提出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数字人、裸眼 3D 等现代科技,鲜活呈现茶文化历史,开发茶叶产业参观学习项目,借文化传承撬动旅游创新,让古老茶文化借力科技,重焕生机,吸引游客领略其深厚底蕴。拟于北京建世界茶文博园,用虚拟现实技术促远程交流,以小茶点体验等拓展收益;同时搭建万里茶道商业平台,与地方茶厂直供合作保质量,以实地旅游为支柱,融合文化与商业,驱动茶产业经济增长。以利他原则挖掘茶文化,计划打造茶文化系列特色小镇,借助现代技术赋能,让游客品茶间感受科技魅力,推动茶文化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文化出海层面,鉴于全球孔子学院处境,专家倡导创新贸易模式、寻求文化认同助力茶文化品牌出海,使中国茶文化品牌走向国际,于复杂局势下彰显文化魅力、提升影响力,迈向文化自信。

在茶文化领域之中,欧盟中国文旅产业首席专家、国家文旅部十四五规划咨询专家陈放先生分享了自身投身茶文化研究多年的经历,凭借着对这份事业的满腔热忱与执着坚守,实地考察调研追寻茶文化最本真的源头,积累下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的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筑牢了根基。先后精心撰写并出版了《中国茶道之源》与《发现茶马之路》两部极具分量的著作。其中,《发现茶马之路》更是开创性地总结出了茶马之路路线图,涵盖了大唐茶马之路、大清茶马之路、世界茶马之路以及海上茶马之路。

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陈放先生将目光聚焦于浙江龙井,倾尽全力打造浙江龙井品牌。从茶园的科学规划、茶叶的精细采摘,到炒制工艺的改良创新、品牌营销的战略布局,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名茶,带动了全县农民增收致富,为当地百姓蹚出了一条通往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也为浙江龙井产业的蓬勃发展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此后,陈放先生的脚步并未停歇,为各地的茶文化发展与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武夷山大红袍系列及福建的铁观音的推广上,他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现代营销理念,让这一传统名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云南普洱茶系列在他的精心策划下,重拾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以厚重的文化为背书,打造出一系列高端、特色的普洱茶产品;张家界的莓茶系列原本籍籍无名,陈放先生挖掘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与口感优势,通过品牌塑造、包装设计以及市场推广,使其成功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新兴茶饮。

此外陈放先生还提到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历史与现状、茶叶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茶文化与地方经济等多个方面。从乾隆的母亲与龙井的故事,到陆羽的《茶经》创作;从刘伯温与福建红茶的渊源,到云南、贵州的茶叶种植情况;从茶马古道的历史,到日本茶道在联合国的地位等,内容丰富多样,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交流会不仅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思路和建议,也为茶产业的从业者、文化研究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茶文化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