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新春雨谒橘洲

时代领航者 2025-04-17 23:10:52

春雨谒橘洲

刘美新

春雨谒橘洲

刘美新

暮春三月的雨,偏选在申时三刻落下来。我和好友王全彬踩着湿漉漉的湘江涛声登上橘子洲时,天地间正悬着亿万条银丝,将青年毛泽东雕像的青铜色身影,织进苍茫的时空经纬里。

观光小火车碾过铁轨的声响,混着雨打芭蕉的韵律。玻璃窗上蜿蜒的水痕,恰似泛黄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手稿里那些遒劲的批注。对岸岳麓山隐在雨帘后,若一卷未及装裱的宋人山水,而洲头的白玉兰却开得恣意,花瓣托着雨水,宛若当年第一师范教室里,被年轻学子们反复摩挲的《新青年》书页。

在《沁园春·长沙》碑刻长廊驻足时,雨水正顺着狂草笔锋游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九个大字在雨幕中愈发苍劲,每个顿笔处都蓄着雷霆。忽有穿灰布衫的老者拄杖而来,鹤发上缀着水珠,却执意脱帽向石刻深鞠一躬——那虔诚的姿态,令人想起杨昌济先生当年在爱徒作文旁的朱批。

雕像基座前的积水倒映着32米高的身影,青年毛泽东的目光穿透雨雾,依然保持着眺望湘江北去的姿势。雨珠从飞扬的鬓角落下,在粗布长衫肩头碎成星星点点,恍惚间竟似秋收起义时的火把在暗夜迸溅。我忽然注意到,雕像右手掌纹里栖着一只避雨的菜粉蝶,这纤弱生灵与巨掌形成的奇异对照,恰如"环球同此凉热"的胸襟包容着万物生灵。

纪念馆内,1936年斯诺拍摄的窑洞照片在雨声中泛着微光。玻璃展柜里的八角帽沾着虚拟的雪花,解说词说那是翻越夹金山时落的雪。忽有惊雷滚过江面,展厅灯光明灭间,墙上的《长征路线图》竟似跃动的火苗,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呐喊烙在观者心头。

折返时遇见一群系红领巾的孩童,他们的透明雨衣下露出校服的白衬衫,正用稚嫩嗓音接力诵读《为人民服务》。雨滴敲打着塑料课本,却将"张思德同志"五个字洗得锃亮。卖栀子花的老妪将最后几枝塞给孩子,说:"替我给主席捎束春天的花。"

暮色四合时,我在望江亭煮茶听雨。紫砂壶嘴吐出的白雾,与江面升腾的雨气纠缠着,隐约幻化成《论持久战》书页间游走的批注。对岸霓虹初上,却照见江心一叶渔舟,老渔人立在船头的身影,恰似1934年那个摆渡红军过湘江的船工剪影。

离洲前再谒雕像,发现雨水在基座青石上冲出细密沟壑,恰似中国地形图的肌理。青年毛泽东的目光依然凝望着北去的江流,那方向尽处,是井冈山的杜鹃,延安的窑洞,还有天安门城楼上的红灯笼。此刻满江烟雨,都成了《念奴娇·昆仑》里纷扬的雪,落在我肩头,便成了这个时代最清澈的砝码。

图文来源 清漳作家 编发 贾宝书 常小靠

0 阅读:4
时代领航者

时代领航者

新时代,新风气,艺术见证,善行天下,领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