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围绕其内阁的组建,特别是关键职位的任命,成了外界热议的话题。而其中最具争议的,莫过于他对新防长的任命。这一次,特朗普选择了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候选人——来自福克斯新闻的主持人皮特·海格塞斯。这一决定让人不禁猜测,特朗普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让一名新闻主持人负责掌控美军的未来走向?
【2019 年 7 月,在纽约举办福克斯夏季音乐会时,皮特·海格塞斯揭开了他的星条旗夹克衬里】
海格塞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视主持人。尽管他的身份标签中很大一部分源于他在福克斯的亮眼表现,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多样的背景。他不仅拥有哈佛大学的学历,还曾在国民警卫队服役,深入参与过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事,甚至还在投行担任过股票分析师。拥有丰富的经历,海格塞斯从未参与过党派政治,这或许正是特朗普中意他的原因之一。
分析特朗普的用人逻辑不难发现,他更倾向于那些忠诚而无派系羁绊的人。海格塞斯一直以来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福克斯的高曝光率也让他在电视上多次传达出支持特朗普的态度,这样的“忠诚分子”显然最适合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战略。
有媒体将海格塞斯称为鹰派中的“翘楚”。他曾在节目中明确表示,美国必须不断加大国防预算,以确保在国际军事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对于中东问题,他主张以强硬态度对待伊朗,甚至在节目中抛出过打击伊朗本土的言论。在中国问题上,海格塞斯的立场更是毫不含糊。在近期的一次节目中,他夸张地描述了中国的军事威胁,称中方拥有仅用15枚高超音速导弹就可在20分钟内击沉美军10艘航母的能力。
这一言论尽管未经任何官方证实,却反映了海格塞斯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担忧”,这种渲染中国军力的态度或许并非纯粹的危言耸听,而是为了支持其增加国防开支的论调。可以想象,在他正式担任防长后,这种针对中国的言辞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美国军方的政策宣言中,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美军在亚太地区行动的风向标。
回顾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不难发现他对高官频繁更替的容忍度很低,尤其在五角大楼的职位上变动颇多。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他需要的是能够无条件执行自己政策的官员,而非有着个人政治抱负的政客。因此,此次他挑选了一位完全没有从政经验的海格塞斯,不仅是出于“新鲜血液”的考量,更是希望减少未来的内阁“分裂”。
海格塞斯的履历虽然无从政经历,却恰好契合了特朗普对“忠诚”的期待。正是因为他没有在政府中积累过人脉和派系关系,特朗普可以在他的辅佐下,更加顺利地推动其施政纲领,将外交与军事政策的重心向符合“美国优先”利益的方向倾斜。这一决策无疑将进一步强化特朗普的内阁团结度,也让美国在未来的外交与军事行动中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里,中美关系将继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作为防长的海格塞斯,显然不打算在这个议题上保持沉默。多次在节目中对中国的军力进行渲染的海格塞斯认为,美国必须提升军费开支,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威胁”。他将这种威胁描述为“20分钟内摧毁美军10艘航母”,这一观点虽然引发了外界的诸多质疑,却预示着美国可能加剧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行动。
随着中美在南海和台海的争端愈发频繁,海格塞斯的鹰派主张将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一环。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动和对台军售可能会更加频繁,而这些行动无疑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坚定的“美国优先”支持者,海格塞斯并不掩饰其对强化美国全球军事存在的渴望,而中国在他的视野中被看作是美国利益的主要威胁。
在未来的特朗普政府中,海格塞斯并非孤军奋战。与其立场相近的还有被提名为国务卿的卢比奥。卢比奥在国会期间屡次发声对中国进行抨击,尤其在台海和香港议题上,表现得尤为激进。他与海格塞斯的“鹰派组合”,将使得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形成更为强硬的姿态。卢比奥的参与或将加强对亚太盟友的拉拢力度,以遏制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而这些策略的最终目的,依然是服务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
然而,特朗普虽然组建了一个鹰派色彩浓厚的团队,但作为商人的他始终讲究利益的平衡。特朗普多次表态“愿意与中国谈判”,并非完全对抗,而是希望在可控的博弈中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他在谈及对台政策时提到“保护费”的概念,表明在其眼中,“谈判”依然是可以选择的选项。这种“先施压再交易”的策略可能会成为未来四年中美互动的一大特征。
海格塞斯的任命无疑为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增添了变数,但中国也并非毫无准备。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在各个层面上的对抗已经逐渐常态化,中国在区域内的战略布局和对美方施压的应对经验日渐丰富。对于特朗普政府的施压策略,中国可能会采取更加灵活的应对手段,从经济到外交,采取多方位的策略以避免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特朗普的“重商”风格注定了他的对华政策不会一味采取对抗,而是在压力中寻求利益交换。因此,即便海格塞斯和卢比奥的鹰派言论此起彼伏,中国仍然能够在其政策中找到应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