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物调查队抵达现场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堆被岁月侵蚀的石质构件。其中一块石板特别引人注目,它长265厘米、宽39厘米、厚15厘米,上面刻着清晰的文字:“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会试中式第六十九名进士……”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时刻,也揭示了这块石板的身份——它是一块清代的“进士旗杆夹”石。经过初步研究,专家们推测它与明城西门的程氏家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块石板的发现,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文物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们为研究明清时期明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实证。特别是对于明城谭氏家族以及红色文化的研究,这些文物填补了一些空白。碑刻上的文字不仅是研究当时书法艺术和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其书法风格刚劲有力、工整秀丽,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文物的发现,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魅力。
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紧张进行中,野外调查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在沧江河段发现的文物,是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些沉睡已久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展现着历史的辉煌。文物普查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多的历史遗迹,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每一次文物的发现,都是对我们历史认知的一次补充和深化。
这次文物的发现,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重新发现,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次深刻思考。这些古老的建筑构件,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它们提醒我们,保护历史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基。这些文物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决心。
喜欢的点个关注,感谢大家支持,评论区留言,有关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