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广阔无垠,星辰点缀其间,人类对未知的追求从未停止。”
中国航天从月球背面带回土壤,中国科学家从中发现了水和金属元素,让中国材料学专家通过科学手段,实现月球基地的建设,但食物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如今,中国科学家们成功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意味着在将来,人们可以凭空制造粮食,从而实现真正的粮食自由,更意味着,人类将彻底拥有了畅游浩瀚宇宙的能力。
可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技术,能否大规模应用?能否代替真正的粮食?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惊艳的“蓝”
人工合成淀粉科研团队
2016年,中国科学院将“二氧化碳的人工生物转化”设置为重点研究项目。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这项研究的灵感,源于时任天津工业生物所所长马延和的一个大胆设想:我们能否像植物一样,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合成我们所需的物质?
在最初的日子里,科研团队模仿大自然的光合作用,利用电子或氢,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甲醇等简单化合物,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聚合生成淀粉。

“朝闻天下”截图
这项实验说起来简单,但是从二氧化碳到淀粉,中间需要经历6568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而如何找到一条高效的合成路径,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索,科研团队最终找到了一条只需要9个步骤,就能完成合成的最短途径,可直到亲自试验后,他们才突然发现,酶的催化效率难以满足合成需求。

人工合成淀粉遇碘变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团队用了两年的时间,重新对酶进行了设计和改造,最终将9个步骤拓展为11个步骤,这才构建了完整的合成路径。
有了理论知识,又解决了最麻烦的两个问题,科研团队现在只要耐心等待,就能出现那抹惊艳的“蓝”。

蔡韬(左一)与技术人员讨论
2018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研发人员乔婧,按照规定的实验流程,将一滴滴碘液加入试管,然后她看到了一抹浅浅的“蓝”。
天津工业生物所人工合成淀粉项目经理蔡韬听闻消息,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去观看,他亲自进行实验,再次验证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之后才正式宣告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

《科学》网站截图
2021年,人工合成淀粉团队在国际刊物《科学》上发表了相关文章,该文章一经发布,瞬间震惊了世界,而这也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2年,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中试装置完成建设并启动测试。

“朝闻天下”截图
2023年,中科院天津工业所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糖类物质,实现了技术新突破。
至此,中国又成为了世界第一!
可是,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淀粉,安全吗?高效吗?能否量产?
原来“喝西北风”,真的能吃饱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古至今,吃饭都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粮食种植更是农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否则就要去“喝西北风”,现在,中国科学家能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意味着喝西北风,真的能吃饱饭。
以前的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想尽各种方法获取食物,可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光靠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显然行不通,于是袁隆平院士才穷其一生,研发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球人民,都有希望吃上饱饭,现在人们研发了人工合成淀粉,将彻底摆脱对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依赖,从而在工厂中进行规模化生产,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在自然界中,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这个过程挺复杂,要经过好几十道工序,而且能转化成能量的效率不高,大约只有2%。

“央视新闻”截图
人工合成淀粉的方法,则是把复杂的生物转化过程,简化成了11个步骤,这样大大加快了生产的速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据测算,人工合成淀粉的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3.5倍,这意味人工合成一年的淀粉,相当于种了五亩地玉米一年的产量。

利用人工途径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人工合成淀粉,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耕地和淡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重要的是,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还可以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召开会议
现在的问题是,人工合成淀粉这项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应用到全国各处,因此合成成本还不能打下来,但这只是时间问题,相信我们的科学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人工合成的淀粉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这项技术是通过纯粹的氢和二氧化碳,加上酶催化完成,所以比天然淀粉更加干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中国人,人们对于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格外关注,但是想来和自然淀粉应该没有太大区别,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和验证。
如果以上问题都能够完美解决,那么中国人在未来,就有了立足宇宙的资本和底气,相信那一天不会太久到来。
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新华社”截图
根据新华社11月17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表示:团队将在甘肃兰州,通过人工光合成研究,生成液态阳光甲醇,然后和绿色生物制造结合,拓展到精细化学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淀粉等的合成。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投资额已近300亿元,这表明,生物制造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十二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现场
相信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未来的粮食生产将更加高效、可持续、安全。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工合成淀粉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到时候,新的时代,就会到来!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万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合成生物学——构建未来的制造方式。(2022-02-22)

2:中国科学报,二氧化碳“变”淀粉:实现从0到1,还要从1到10。(2024-05-23)

3:央视网,人工合成淀粉,技术造物新突破。(2024-08-06)

4:新华社,中国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24-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