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不打草稿,瞎话张口就来,那些忽悠人的“成功学大师”都有谁

灵羽舞清风 2024-12-17 17:08:07

“成功”二字对于每一个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但是人们对“成功”的定义各不相同,世俗意义的成功,和丰富自我精神世界没有遗憾的成功都是成功,那么既然人人都想获得成功,成功能不能变成一门生意?

生意只要能做起来,满足一个条件就行:供需平衡。有需求就有市场,成功这门学问还真有不少人想要学习,那么“成功学”自然而然被创造出来。

但是成功是一种发展规律的结果,如果人人都能学会模仿,最终只会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人人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后,社会必将衍生出另一种“人上人”。

成功两大要素,努力和运气几乎缺一不可,但是两者似乎都没有统一的模板。

改革开放春风吹,许多人赶上了这波致富列车,靠着勤劳的双手大概率能够发家致富。然而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饱和的当下,想获得世俗成功还真得靠点运气。

从逻辑上来讲,“成功学”曾经那么受追捧,也反映出现在人们对于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太有功利心。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发现了一座通往金矿的路,你是选择大声宣扬把路线分享给别人,还是愿意自己把藏宝图收起来?

不可否认,总有一小部分人愿意慷慨无私的奉献自己发现的金矿,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独享。这个逻辑非常符合人性,而“成功学”恰恰正好拿捏了人性中,喜欢投机取巧的特点。

人人都知道成功有多难,但只有少部分选择了布满荆棘的道路,但也只有这小部分人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吹捧“成功学”的人,只想乘坐发财致富的快车,但没想到恰恰落入了所谓“成功学大师”的骗局。

曾经我们或多或少在网络平台中刷到过几位所谓“成功学大师”,包括陈安之,聂枭,周文强,杨涛鸣等人。

杨涛鸣曾经表示自己帮助上百位草根人士开上了劳斯莱斯,但是他的学员到底有没有开上豪车住上豪宅,我们无从得知,反正杨涛鸣自己是早已开上劳斯莱斯了。

聂枭一句“听懂的掌声”,掀起了狂热粉丝的追捧,成功的套路到底学到多少不清楚,但是氛围要拿捏住。

陈安之更是“成功学大师”中响当当的人物,他自身就是出身于草根,早年通过自己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头仍旧离自己的目标很遥远,偶然一次机会他接触到海外“成功学”忽悠大师,摸索出来一条投机的赚钱之路,通过话术煽动别人为自己的讲座买单。

所以说,他自己都没有成功过,却可以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上给成千上万人讲成功的“秘诀”,这比从未出过大学校门的老师,教人就业更加荒诞。

让陈安之直接从所谓“神坛”跌落的导火索,是因为一位中年妇女芳芳。芳芳原本是一名普通养殖户,不算富有但也衣食无忧,平淡快乐。

某天芳芳在网上无意点开了陈安之的演讲,燃起了芳芳发大财的梦想。于是经人一步步推荐,她竟然选择卖掉了自己价值一百多万的养殖场,全部投入了陈安之的“成功学”。就当她还在做着发财梦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

如果成功如此简单,每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莘莘学子,夏天顶着烈日高温,冬季寒风刺骨雷打不动的上学,汲取知识。十年寒窗苦读,努力的人那么多,幸运的人尚且还只能摸到成功的边。

到底是谁给这些“大忽悠”自信,通过洗脑骗术,让人们相信成功只需要动动嘴皮子?看到这里有很多人还是有疑问,既然成功学是骗局,那么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的成功故事是否也是骗局?

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假设一个人,通过编造自己的经历,虚假的人设,诓骗群众这毫无疑问是个骗局。而如果一个人,本身就已经有了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也就是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仅仅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且给予人们建议,这种情况写成书是传记,公开讲述是访谈。

最后,总结下来,成功通常是“偶然的”并不是一门学问,更不是公式。无论如何,都不要选择走捷径,方向走错,即便是再努力也不会成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成功学骗局:那是一碗喝不起的毒鸡汤——人民日报

0 阅读:5
灵羽舞清风

灵羽舞清风

灵羽舞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