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业喜欢理财,白酒中的洋河股份更是理财高手,在酒圈并非秘密,甚至有媒体称其为“酒圈理财狂”。
不过,日前洋河股份披露了一则关于委托理财到期本金和收益延期兑付的公告。
公告称去年5月出资1.9亿元认购的投向恒大贵阳一项目的信托产品,如今约1.68亿本金与收益到期无法兑付,此外,洋河手头仍持有4只恒大信托产品,将于2022年到期,合计金额达5.93亿元,千亿洋河,就此“踩雷”。
至于未来恒大会不会出现更大面积的违约,我们无法预测,但是一旦恒大构成实际违约了,肯定会促使各大债主加快对恒大债权的回收力度,这会进一步加大很大资金压力。
此前,恒大债务紧张之时,史玉柱此前就曾在微博公开表示,地产商出事对银行伤害并不大,损失最大的是买地产商发行的理财和信托产品的投资人。
这次,洋河栽了?
洋河股份是资深理财迷高端白酒企业因为毛利率和营收规模都非常可观,所以被业界比喻为“印钞机”。
赚钱之后,就有不少公司把投资作为另一条“生财之道”,毕竟钱生钱来得最快。
洋河股份于2009年上市,上市后其大笔资金开始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011年,洋河股份拿出30亿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2年,仅上半年就拿出39.12亿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7年,洋河股份拿出72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68亿元投入信托理财产品,剩下15亿用于投资券商和其他类别理财产品……
彼时,洋河股份的投资风格还相对稳健。到了2019年,洋河股份“胆子”更大了,购买理财产品时也更加偏重于信托理财产品。
当年的信托产品投入达104亿元,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入为79亿元,理财产品共投入185亿元;2020年,洋河股份理财资金总计160亿元,其中信托理财产品总投入121亿元,占比高达76%,仅有39亿元投向银行理财产品。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A股19家白酒概念股里,洋河股份去年的投资收益最高,约为12.07亿元,占其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2.21%,主要为理财及权益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
这样看起来,确实收益很不错!
但是投资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在今年第三季度,洋河股份便不小心“栽了个跟头”,也引发了更多投资者的担忧。
在第三季度财报就被爆出亏损了1.6亿。
至于会不会暴雷,还得看看今年3季度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现金净流入93.99亿元,公司账上的现金余额为166.43亿元。
这样的一家公司,目前看来是可以承受住1亿的投资损失的,毕竟这160多亿元的现金不是纸糊的。所以重点还是,洋河的酒卖得好不好、以及接下来能不能卖得好?
洋河的酒卖得好吗?
洋河股份大量支出自有资金投资理财其实早就导致不少投资者的不满了,虽然投资业绩蒸蒸日上,但自身白酒业绩的增长缓慢。
茅台、五粮液前三季度的业绩营收增速平稳,为10.75%和17.01%,归母净利润增速也与营收增速几乎一致。
但洋河股份的营收增速为16.01%,但归母净利润增速却只有0.37%,同比下降13.1%。
营收规模和市值上,和茅台、五粮液差距太大,而后面的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来势汹汹,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山西汾酒前三季的营收达到172.6亿元,同比增长达66.24%,眼看就要追上来。
2018年~2021年9月30日,洋河股份的存货分别高达138.9亿元、144.3亿元、148.5亿元、149.9亿元,呈稳步攀升之势,今年仍然在消化去年的库存,当年新品增长乏力。这些弊病,远比洋河投资失利带来的危害大。
深度分销策略也令经销商资金承压,为如今市场秩序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沉迷理财,不务正业,昔日的白酒行业“市值老三”,还能写出新故事吗?
参考资料:新 京 报、地 产 密 探、21 世 纪 经 济 报 道、 小北读财报、深蓝财经、 互联网爆料汇等
王大师
有的是闲置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