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唐代才子罗隐传世经典,一首28字诗,道破人生得失与豁达智慧!

《自遣》【唐】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是晚唐诗人罗隐的代表作之一,全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遣》是晚唐诗人罗隐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直白如口语的语言,写出了一种看似豁达超脱、实则蕴含深沉无奈的人生态度,堪称“以乐写哀”的典范。以下从创作背景、诗句解析、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赏析:

一、创作背景与诗人其人

罗隐(833—910),字昭谏,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以讽刺诗和小品文闻名。他出身寒微,却才高志远,然一生历经十次科举落第(史称“十上不第”),目睹晚唐政局腐败、社会动荡,最终在失望中归隐吴越。这首《自遣》当作于其人生失意之际,诗中既有对现实的绝望,也有对命运的自嘲,是其坎坷经历与复杂心境的集中体现。

二、诗句逐句解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 字面意:有所得时便放声高歌,失去时也坦然罢休;纵有千愁万恨,也任其悠悠消散。

- 赏析:首句以“得”与“失”对举,看似洒脱不羁,实则暗含无奈——“高歌”与“休”的背后,是对人生起伏的无力掌控。“多愁多恨亦悠悠”则以反语写愁恨之深:愁恨本应沉重,诗人却以“悠悠”(悠闲、淡然)形容,更显内心的压抑与矛盾。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 字面意:今日有酒便今日一醉方休,明日的忧愁待到明日再去烦忧。

- 赏析:这两句是千古名句,以极端的“及时行乐”姿态,写出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绝望感。“今朝”二字重复,形成紧凑的节奏,仿佛诗人在自我劝慰、自我麻醉:既然无法改变现实,不如活在当下,用酒精暂时逃避痛苦。表面的旷达,实则是对未来的彻底悲观,隐含着“醉生梦死”的沉痛。

三、主题思想:豁达表象下的愤懑与悲凉1. 表面的“旷达”:一种无奈的生存策略

诗中“失即休”“亦悠悠”“今朝醉”等表述,看似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实则是诗人在科举失败、理想破灭后,为避免精神崩溃而被迫选择的自我安慰。这种“豁达”,是弱者对现实的妥协,而非强者的真正超脱。

2. 深层的“愤懑”: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控诉

罗隐才高而不遇,诗中“多愁多恨”的根源,是对晚唐科举腐败、门阀制度的不满,以及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他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纵,对抗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虚无,字里行间藏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

3.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今日”与“明日”的割裂,暗含着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慨叹。在动荡的晚唐,个人命运如浮萍,诗人以“及时行乐”的姿态,实则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无奈回应。

四、后世影响与经典化

- 成语典故:“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为经典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已超越原诗,既可形容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也可表达对压力的暂时纾解。

- 文化共鸣:诗中对“生存焦虑”的书写具有普适性,古今读者皆能从中感受到面对命运无常时的复杂心境,这正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烟花]结语

《自遣》是一首“哭着笑”的诗:罗隐以看似轻松的笔调,写出了人生的沉重。他的“今朝醉”不是真洒脱,而是看透世事后的无奈沉沦;他的“明日愁”不是不担忧,而是深知忧虑无用的绝望清醒。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是晚唐文人精神困境的缩影,也让这首诗超越了个人际遇,成为一曲关于生命本质的苍凉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