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个“蠢娘”,不把财产留给我,签好协议,你去跟姐姐过日子

攸攸情感 2021-06-24 21:49:21

俗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时,一碗水总是端不平,一颗心总是牵挂远方的儿女,忽略在身边默默付出的儿女。这就是得不到的关怀才被认为是最好的。

“啃老族”女儿起了贪念,母亲处处提防

株洲有一位8旬老人于婆婆,她生了三个子女,儿子去世得早,大女儿远在千里之外,小女儿在身边照顾她。

于婆婆称自从老伴去世之后,她生活得并不如意,小女儿不待见她,五年以来小女儿从来不喊她一声“娘”,有时候过年时也不愿意让她去。

老伴去世的抚恤金都被小女儿拿走,这次老房子要签拆迁,自己没有地方住,小女儿执意要把自己接到她家里住,给她一张床,一个小房间,别人住的都是大房间。

而且拆迁款有50万,于婆婆认为小女儿就是想贪图她的钱财。平时每个月已经给她1000块钱作为生活费。她还是不满足自己,还想要更多,想把自己的“宝贝”都处理掉。

被女儿卖掉的废纸

小女儿为了让自己搬过去还动手打自己,骂自己,这让于婆婆寒心了,她认为小女儿就是图谋不轨

因此,为了自己的那些“宝贝”,为了不让小女儿得逞,他不想跟小女儿住,她想等钱下来之后,自己再买一个“老破小”二手房住着,她想离住了36年的房子近点。

女儿:我辛苦那么多年,要点费用不过分吧

于婆婆的小女儿内心也很委屈,眼看房子要拆迁了,她想让母亲搬去自己的家,照顾起来比较方便,自己那边还有一个婆婆。两个老人一起看还方便一些。

“我对你好,你都不晓得,为什么我只是拿抱枕轻轻扫了她几下,让她搬房子她又不搬,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还不让我收拾。”

于婆婆一听到收拾房间的物品气不打一处来,“她把我的心血都随便处理掉了,那是我几十年的心血,还有老伴的物品,有留给孙女的东西。都被她扔掉了。”

“破纸盒子,我没有扔掉,卖了7块钱”于婆婆的女儿很是不满,面对母亲的态度她都快仍受不了。

满屋子堵满了纸盒子,药盒子,还有一些不用的工具,一些于婆婆老伴的书籍,于婆婆念旧都不想扔掉,都想搬到房子里面去。

那可是对老伴的怀念,还有给孙女攒的纸壳子,孙女可以在上面画画(老人岁女22岁)孙女小时候穿的衣服保存得好好的不舍得扔。

“你就是为了钱”于婆婆说出内心的顾虑,“我不要钱,你去大姐去住,签协议。”

女儿认为母亲不可理喻:“拆迁款,肯定多多少少要拿一点。”

大女儿好,每次通电话都喊“娘”,小女儿:那是她欠你的,她内心有愧

于婆婆提起大女儿,心情就缓和很多,60多岁的大女儿,在千里之外定居,每年会回来陪伴她几天,回不来也都是给一些经济补助,每次也都是用电话问候。

她的关系跟大女儿好一些,小女儿的态度不好,总是指责自己,嫌弃自己脏乱,臭。

于婆婆嫌弃小女儿管的太多,要的太多。于婆婆大女儿和小女儿的关系不好,因为3万块钱的装修钱,两个产生了隔阂,小女儿认为大姐有钱这钱可以赞助她。

大女儿认为亲姐妹明算账,她们家也不富裕。因此两个人产生了隔阂,于婆婆每次给大女儿打电话都会说小女儿的不适,对她不好,啃老,钱都让她拿走。

在大姐心里妹妹就是一个“啃老族”。

小女儿称自己和姐姐的关系都被母亲“挑拨”坏了,那钱借了,但是没有钱还。

姐姐一打电话就喊“妈”,内心是愧疚的。她不喊但是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对老人的孝顺,母亲住院都是她照顾,平时也都是她来看母亲。她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那个钱我不要,我就要自己的命,每次和母亲沟通,都气得要死。”

“她不理解我的辛苦,但这是我的娘,我必须要管她”

不过事实也是如此,最终小女儿同意让老人自己独自居住,并带着老人找好了房子。用迁款买房子,剩下的钱给小女儿,大女儿没有意见,老人只希望小女儿能多过来陪陪自己。

以上案例来自《寻情记》

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1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寒冷的冬天里,把十几只刺猬放在一起,它们一开始因为寒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慰藉。可是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这样睡觉并不舒服,不仅睡不好,还会用自己身上的刺,刺伤对方。

它们感受到不舒服,但是离得太远它们又会感觉很冷,就这样反复几次,它们探索到了既不会扎到自己,又不会让自己受伤的距离。

这种法则就是著名的“刺猬法则”,也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一样,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关系很亲密,时间长了你也会感觉生活得很糟糕。

按道理来说,两个人的距离很近,走得很近,关系相处的应该十分融洽,而不是相互刺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你会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会不断把对方的缺点放大,从而掩饰掉了对方的优点。

就像于婆婆,看到的全是小女儿的“贪念”,每个月拿着自己的1000块钱,还想贪图自己的房产,甚至有一次小女儿逼着自己把房子过户她。

她对小女儿的印象越来越坏,甚至开始拒绝跟她沟通,跟她来往,只要小女儿说话,她内心是反对的。

于是母女之间开始有了隔阂,有了猜忌,彼此之间相互猜忌,说话聊天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而于婆婆和大女儿距离远,彼此牵挂,没有矛盾,那就是美,在于婆婆心里大女儿才是最体贴最好的。

2

有这么一句话,“伤害你最深的,往往是你最亲近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跟谁走得太近了,都会是一场灾难,儿女离父母越近,父母越感受不到来自子女的关爱。

他们认为儿女不体贴的言语刺痛了他们的“玻璃心”,远方儿女一句正常的问候,他们都会如获珍宝,都觉得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在对比那个整天对自己“吆三喝四”“骂骂咧咧”的子女,内心就升起一股厌烦。

他们会把身边子女的言行,错误地传达给另一个“不知情”的远方子女的耳朵里,两方子女开始“交战”。最后伤害的全是自家人。

于婆婆的小女儿告诉调解员,她姐姐难得回家,根本不知道这边的情况,也不了解。潜台词就是你不了解,就别乱指挥。

事实就是如此,远方的儿女要缓和父母跟兄弟姐妹的矛盾,而是再一次挑起矛盾。老人受了委屈你可以安慰她,帮她化解开,绝对不能在中间挑事。

自己本身就已经没有尽到义务和责任,就不需要把“高帽子”扣到其他兄弟姐妹的身上。

老人也应该意识到身边儿女的付出,一碗水尽量端平,明知道女儿心里不平衡,要尽量地安抚。

老人认为喊一声妈,简单问候心里便知足了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人类的所有美感,其实是一种陌生感和遥远感。一览无余了,只会徒生厌倦。人还有一种德性就是:你陌生一些,他还敬畏你,稍熟悉一点,他就伤害你。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违背了“刺猬法则”,离得最近的都是有矛盾的,反而远去的都是美好的。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既然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那就分开住,隔三差五地去看她一眼,让她知道你是在关心她。

作为老人也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别太偏心,寒了儿女的心。

0 阅读:6
攸攸情感

攸攸情感

人生百态,苦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