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玉女峰
武夷山市总面积达两千八百多平方公里,为省辖县级市,由南平市代管。其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武夷山脉的福建东麓:东起浦城、南接建阳、西临光泽、北与江西省上饶毗邻,以著名的桐木关为闽赣交界。武夷山占地约为武夷山山脉的百分之二十,却拥有武夷山山脉独特丹霞地貌独特景观的百分之八十。也造成福建江西各有武夷山的佳话。历史上由于过境崇阳溪得名崇安县,后撤县设市,以境内武夷山为名。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崇阳桥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古闽族”人开始在此定居,逐渐形成“闽越族”的集居地,现在所看到的和江西龙虎山一脉相承的“悬棺”景观,即为当时“架壑船馆”和“虹桥板”独特的丧葬文化遗址。根据论证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因此武夷山也被定为中国古代悬棺葬的发祥地。
武夷山小径汉唐时期的武夷君(又称武夷王或武夷显道真君)裕民于此,现在还有武夷宫旧址,依然能感受的当时的汉唐雄风,武夷山也因此而得名,成为闽越族人的古老神祇。现有异地重建的景点武夷宫,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传说有诸多仙圣来武夷山修炼,成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升真玄化洞天。尔后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武夷山开始有了遍布山野的摩崖石刻。形成了儒释道相映交辉的盛景。当时的武夷山区域吸引着大量的汉族人迁居于此。
武夷山摩崖石刻
到了唐朝贞观时期当地居民愈来愈多,改名新丰乡,就有了现在武夷山的雏形。此后游历武夷山的文人墨客逐渐增多,遍布山野的摩崖石刻也佐证了武夷山成为古代文人墨客踏足的文化圣地。到了宋朝,一代儒宗朱熹长期潜心在此授徒讲学,将理学发扬光大。现在的宋街及天游峰册的“朱熹洞”还能回味些许当年的荣光。还有一代词人柳永留下了雨霖铃等烩炙人口的作品,其亦被尊为“白衣卿相”。
武夷山朱熹洞
五代十国时期将新丰乡改称温岭镇,后设崇安场。南唐入闽时为崇安县,元朝又改崇安县为建宁路。明代时明军占领崇安,之后将其划归建宁府。清雍正年间,改属建宁府建宁道。
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山的岩茶早在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武夷四曲处设置“御茶园”的“龙凤团茶”为朝廷制作贡茶,制茶业名声大振。得益于武夷山多样的丹霞地貌,造就了坑、涧、窠、洞、岩、峰的特殊山场,成就了武夷山岩茶的奇特和多样的茶叶韵味,也是茶界饕餮者口中的岩韵。其三坑、两涧、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各有其长、各有其韵。清时就有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美誉。其当家茶类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肉桂、水仙;四大名枞的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其中又以大红袍为大家津津乐道;还有半天妖(半天鹞)、石钟乳、奇丹、北斗;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醉海棠、醉洞宾、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金钱、竹丝、老君眉、金柳条、瓜子金、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不知春、迎春柳等;以茶香型命名的百瑞香、石乳香、白麝香等。武夷山茶农的共同努力将武夷山的茶叶及建盏的茶文化享誉全球。
武夷山天游峰
1998年武夷山市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