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小丑2:双重妄想》:小丑续集为什么崩了?

拖鞋哥MFA考研 2024-11-07 18:46:50

《小丑2: 双重妄想》是一部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Lady Gaga等主演的影片。该片为2019年影片《小丑》的后续,讲述了阿卡姆疯人院的病人小丑/亚瑟·弗莱克在狱中等待着审判日的到来,就在与自己的双重人格缠斗之时,他不仅偶遇真爱,甚至释放出了一直潜藏在内心的旋律的故事。

一、系列创作的内涵失衡

《小丑》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为观众塑造了一个精神层面、心理层面有疾病的脱口秀演员,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被压榨的他如何地去反抗,竭尽癫狂疯魔和过火的行为成为所有人效忠的“偶像”,第一部是讲亚瑟如何成为小丑,如何被当做哥谭反抗不公和反精英体制的代言人,精美的类型片剧本不仅拓展了“超英文本”的局限性,也探讨“反英雄”的存在价值。《小丑2:双重妄想》延续了前作的剧情,片名中的“双重”指的其实是男主角内心的两种身份:邪魅狂狷的扭曲“小丑”与孱弱病态的边缘“亚瑟”。影片体现亚瑟如何享受成为小丑,又如何意识到自己只是亚瑟,最终退回亚瑟的身份。在第二部里面少了很多戏剧冲突,更多的是杰昆•菲尼克斯不停地剖析自己内心,在一个思维里挣扎“我到底是一个失败的脱口秀演员,还是他们称之为小丑的那个犯罪天才,我到底是谁”。电影想要对亚瑟进行的“双重人格”探讨,也并没有超出常规“角色心理分析”电影的范畴。相比于《小丑》深入呈现了哥谭城阴暗的各种角落,来塑造亚瑟的种种遭遇。《小丑2》全程几乎局限在精神病院跟法庭两个地方,亚瑟和狱警之间“被欺压”的关系,亚瑟和哈莉奎茵之间“被拯救”的关系,都不足以推动人物心理的变化。《小丑2》利用过犹不及的视觉效果来补充剧作上的薄弱乏力,而高潮揭露的心理分析结果却非常想当然,不会让人觉得震撼,只会觉得被冒犯。

二、音乐剧式的类型失当

《小丑2:双重妄想》采用音乐剧形式来延续亚瑟·弗莱克的分裂故事。从现实主义转向怪诞的音乐闹剧,这种风格的巨大转变,使得电影与第一部的风格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对于观众来说,尤其是那些喜爱第一部电影的核心观众,这种转变很难接受。音乐剧这个题材的存在就是为了提升角色的人格张力,让他们和观众达到心理共鸣,接触到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力量。在《小丑》中,亚瑟在地铁上枪杀了三个人后,躲进一个肮脏的公共厕所,跳起疯狂的太极舞来表达了自己重新获得力量。他感到平静、释放,在暴力中重生。那一刻,他变成了小丑。《小丑2:双重妄想》的失望之处在于,它没有让观众感受到这种情绪张力。有很多场景是亚瑟打扮成小丑,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唱着这首或那首老歌,或是他脑海中的幻想曲。但这些歌舞场景并没有为人格表现服务。电影里每当要呈现亚瑟的内心世界、或者内心独白时,就会切换至音乐剧歌舞片的模式,前作中小丑表现出的歌舞天赋被进一步放大,加入了大量的华丽歌舞场景,看似对传统超英片的创新,却使故事节奏被破坏,严重地压缩了叙事空间,导致电影在不同类型间徘徊,让观众感到迷惑。

三、演员失控的角色失真

《小丑2》最后口碑崩坏的结果跟杰昆·菲尼克斯放飞自我不无关系,他会觉得之前《小丑》的成功,他本人居功至伟,所以和片中的“小丑”一样,菲尼克斯的在《小丑2》里的表演方式也越发癫狂,经常一时兴起就把剧本甩到一边,凭瞬间念头重写整个场景,所以即便《小丑2》有流行巨星Lady Gaga的加盟,也拯救不了这部被“戏霸”所主导的电影。在《小丑2》中,哈莉·奎茵不仅不是主角,甚至完全沦落为给“小丑”伴唱伴跳伴奏的工具人,连基本的行为逻辑都欠奉。整个人物被处理得单调乏味,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事实上,观众喜欢的是他在《小丑》里面所展现出的那种抵抗,但是之后杰昆·菲尼克斯少掉了小丑本身的灵魂,它只是打着小丑的名头来讲了一个更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故事,自我表达过剩,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大师艺术家的状态上,但蜂拥进电影院的影迷们,更多的并不是来看杰昆·菲尼克斯的,他们是在看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电影本身是一个工业化的体系,它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创作者的偶发的灵感和天才之上的。

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电影,都是要服务观众的。尊重观众,也是尊重艺术本身。像《小丑2》这样完全没有尊重观众的电影,除了主创的高傲和洋洋得意外,本片只剩下了戏内戏外的一地鸡毛。希望《小丑2》可以给全世界电影创作者敲响一个警钟。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