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只要我没有道德,你就不能道德绑架我

问安悟者 2024-02-10 22:17:08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昔之得一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往昔曾得到过道的。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说过,道是不可分的,但是道所生出来的万物,都只得到道的一部分。

所以这里的“一”,就是道生一的一,它代表着道,但不能说一就是道。

老子接着用六个例子,来说明不同事物得道之后的表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天得一以清”:意思是说,天得到道而变得清明。

在古代,人们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能够主宰一切。

如果天能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天就会保持清明,风调雨顺,四季分明,万物生长。

“地得一以宁”:地的意思是大地,大地得到道而变得安宁。

大地安宁则万物生长繁茂,五谷丰登。

“神得一以灵”:神在这里指的是人的精神、灵魂。

人的精神、灵魂得到道而变得灵验、智慧。

“谷得一以盈”:谷指的是河谷、溪流等水流之地。

河谷得到道而水满盈溢,生机勃勃。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指的是世间所有的生物。

世间所有的生物得到道而得以生长、繁衍。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侯王指的是古代的诸侯和王者。

诸侯和王者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能够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

总的来说,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所有的事物、生物、诸侯、王者等,如果能够遵循道的规律,就会得到最好的发展和结果。

接着呢,老子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事物未能得到“一”(即道),就会面临各种问题。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其致之”,这里的“致”就是指所导致的结果是怎样的。

“天无以清,将恐裂”:如果天不能保持清明(即遵循道的规律),那么天可能会崩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如果地不能保持安宁(即遵循道的规律),那么地可能会荒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如果神不能保持灵验(即遵循道的规律),那么神可能会消失。

“谷无以盈,将恐竭”:如果河谷不能保持水满(即遵循道的规律),那么河谷的水可能会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如果万物不能生长繁衍(即遵循道的规律),那么万物可能会灭绝。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如果侯王不能保持公正治理(即遵循道的规律),那么他的统治可能会崩溃。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在列举了六种现象之后,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他说,富贵要以贫贱作为根本,高耸要以低下作为基础。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重视基础的,没有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

不要轻视或忽略那些看似微小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往往是构成更高层次事物的基石。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早餐店老板和客人吵起来,老板表示自己买卖好,不差这么一个客人。

此刻,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这句话。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每个客人都是自己门店兴旺的基石。

这分明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嘛。

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基和基础,不要自视过高,不要看不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或事物。

保持谦卑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

我们看古装剧,帝王称呼自己为孤、寡人,很多人错以为这种称呼代表着帝王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

生养万物叫做谷。“不谷”就是谁都养不起的意思。

孤、寡、不谷都是最低贱的称呼。

老子反问,这难道不是拿着低贱当根本吗?

非乎?故至誉无誉。

其实不是他们拿着低贱当根本,而是“至誉无誉”。

“至誉无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称誉。

因为无论你给他什么样的称誉,都是有限的。

而真正的好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呢,没有得到好的称誉,还比较好过日子,一旦出了名,可能就会受到别人的诽谤和攻击。

对于这一点,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得到。

在网上,哪怕一个人做了好事,也总会有跟着谩骂和唱反调。

所以,没有称誉,就没有人打压你,没有人说你好,也就不会有人故意来抹黑你。

这就像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我没有道德,你就不能道德绑架我”,其实两者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人们不追求像宝玉那样被世人称誉,而宁愿像山石那样平凡朴实。

这句话强调了不追求虚荣和名利,而要追求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宝玉虽然美丽珍贵,但很容易破碎,而山石却能够经受风雨的侵蚀和时间的考验,保持自己的本质和价值。

在《小人经》里有一句话叫做“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爱惜自己名声的人,终将因为自己的名声而受伤;爱惜自己身体的人,最终会因为爱惜自己而得以保全。

这也就是司马懿所说的“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的道理。

0 阅读:17
问安悟者

问安悟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