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讲究师出有名,在中国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战争了,也正是因为战争的出现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檄文。
檄文在历史上也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一篇出色的檄文甚至能胜过千军万马。要是说到檄文不得不说的就是当年骆宾王写下的《讨武曌檄》它更是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檄文。
一、怀才不遇
在提到骆宾王的时候大家脑海中第一想到的就是他所做的那一首《咏鹅》了,这也是大家幼时就会背诵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写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样诗句的人怎么能写出那样杀气四溢的檄文呢?
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一首诗是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下的,这就是世人口中的天才,天才在七岁就能写下流传至今的佳作。人和人的不同如此明显,普通人七岁的时候在背诵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
骆宾王的《咏鹅》被记载在《唐诗三百首》中是很多人的启蒙诗作。才华横溢都不足以形容他,当这一首诗为大众所知后骆宾王就是乡亲们口中的神童,并且骆宾王也没有像方仲永那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仅没有江郎才尽,长大后的骆宾王才华更加出众。
骆宾王和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在这四位中骆宾王所留下的诗作是最多的,这样的一位才高八斗的大学子他的一生也是很坎坷的。即使他满腹经纶、天资聪慧也不能改变他在仕途上的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好像成为这些文人一生都难以逃脱的困境。其实骆宾王年少的时候还是度过了一段很惬意生活的,他也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县令,但他还未成人时他的父亲就逝世了,在当时很看重家世的,在他的父亲逝世后他就等于是没有了依仗。
在隋唐之前社会上所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这也就表示朝堂要是想要官员就得去世家大族里挑选,说到这就能看出这其中的弊端,那就是寒门子弟几乎是没有出人头地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黄巢起兵之事。
后世在说到黄巢的时候总是会调侃,他起兵的时候就能发现打进长安可比考进长安简单多了,这也是对当前社会的一种嘲讽,黄巢所在的都是什么时代了。黄巢都逃脱不了朝堂被世家大族垄断更不要说是在骆宾王时期了。
虽说在隋炀帝时期为了削弱世家大族对于朝堂的影响,他就主张了另一种制度——科举制。遗憾的是隋朝二代而亡,唐朝在建国后也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所以也开始沿用科举制,不过世家大族对于朝堂的影响依旧在。
举荐制度依旧在大唐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你固然是能够通过科举制进入朝堂,但在官场上的主流还是举荐制度,像骆宾王这样出身贫寒却又有才华的人根本就不在他们的投资范围内,文人都是有风骨的,尤其是像骆宾王这样自诩天才的人。
他的性格加上出身也让他在这一条路上更加难走,细数在大唐有多所我们所熟知的文人才子是怀才不遇的,即使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也逃脱不了。这也就能够反映出封建王朝的一大弊端,即使你是一位奇才没有家世也很难在仕途上有大成就。
在封建王朝的文人群体中,怀才不遇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激发情感的导火索,很多文人墨客都是在怀才不遇后才做出了惊艳天下的著作的。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二、坎坷仕途
等到骆宾王到了年纪后就参与了科举考试,遗憾的是这一次的进京赶考并没有像他所想的一样如愿地高中,就像是上文说的原因一样寒门难出贵子。在一众有家世有背景的考生中他不可避免地落榜了。
对于骆宾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落榜后他愤恨地说出了“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这样的话。通过这也能够看出骆宾王的性格,他落榜后就在右卫军中谋得了一封差事,但没干多久就因为被同僚污蔑无奈回家了。
在他回去的途中遇到了道王李元庆,李元庆早就知道了骆宾王此人并且对他很赏识,于是就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任职。很快骆宾王就凭借着出色的才能让道王对他青睐有加。道王当即就觉得根据骆宾王的才能在自己府上确实是屈才了。
于是他就希望骆宾王能够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才能,这样自己能给他找一个更好的工作。骆宾王却不这样觉得,对于这种自卖自夸的求职行为很是不齿,不愿意写。道王对他确实是纵容,这样也没有生气继续将他留在府上。
六年后道王去世骆宾王只能带着家眷离开,后因为生活的压力骆宾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傲骨,他也开始进入朝堂,此时武则天已经开始把握朝局了,骆宾王对此当然是不满的,他多次上奏讽刺武则天,被武则天下狱后在狱中他都没有闲着做出了《在狱咏蝉》。
次年大赦天下骆宾王才得以出来,他对武则天的反对也是世人看在眼中的,于是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徐敬业。
三、《讨武曌檄》
公元684年对整个大唐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武则天废黜了唐中宗自立。之前也只是掌权,但现在是切实地坐上了皇位,改朝换代当上皇帝了,并且就连国号都改了,这也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
当时的人们所接受的都是男尊女卑的思想教育,一个女人当皇帝是他们万万不能容忍的,别说是武将了就连很多文人都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当然在这种思想下有人就开始行动了,此人正是李勣之孙徐敬业即李敬业。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了,他所打的旗号也就是讨伐武则天。当时骆宾王在徐府当值,碰巧的是他所掌管的正是文书机要,在徐敬业起兵造反前就请骆宾王起草了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后世也称《讨武曌檄》。
这一篇檄文也被称为是天下第一檄文,至今无人超越,历史上所说的一篇檄文胜过千军万马在这一刻就具象化了。其实在武则天想要坐上那个位置的时候,她就已经预料到这一路会有人反对她。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翻译过来就是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并非是一个性情温善的人,并且她出身卑下。之后的“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可以说字字诛心,每个字都让人感到震撼。
武则天看到的时候脸色就不好了,但她还是表示文人幼稚,当她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的时候脸色大变,出声询问这一篇檄文是谁写的,得知之骆宾王后武则天出言就是一声诘问。
结语
徐敬业的扬州起事当然也是以失败告终了,毕竟当时的大唐尚处盛世的余晖,对于兵败后骆宾王的去处也是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一个主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