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是血病,高压高是气病,一招调好气血,高血压“闻风而逃”

张张科普 2025-02-20 07:18:5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高血压,这个听起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几乎成了现代人的“标配”。可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的低压高,而有些人是高压高?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人吃降压药效果不明显,而有些人通过调养就能改善?

中医有句话叫“低压高是血病,高压高是气病”,这背后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健康密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告诉你如何用一招调好气血,让高血压“不战而退”。

你的高血压,到底是“气”出了问题,还是“血”出了问题?

老王今年56岁,血压一直不太稳定,最近体检发现收缩压(高压)飙到了165mmHg,医生建议吃降压药。

但他左思右想,觉得自己平时饮食清淡,作息也算规律,怎么就得了高血压呢?他又仔细看了体检单,发现舒张压(低压)只有75mmHg,这让他更疑惑了。

而老张,60岁,血压也是高,但他的问题是低压高达100mmHg,而高压只有140mmHg,医生同样建议用药,但他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发现头晕乏力,整个人更不舒服了。

这两种情况,代表了两类完全不同的高血压类型。老王的问题,属于“气病”,老张的问题,则是“血病”,用相同的降压方式,效果自然千差万别。

低压高:血流不畅,血管压力大

舒张压(低压)高的人,多半是“血病”,即血液粘稠、血管狭窄或弹性下降。这类人往往有以下特点:

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动脉硬化严重的人。

血管壁失去弹性,导致心脏在舒张时,血管仍然处于一种“紧绷”状态,低压就会上升。

长期缺乏运动,血流速度慢,血液“黏滞”,导致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大。

中医认为,这属于“瘀血”的问题,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高压高:肝气郁结,气血上冲

收缩压(高压)高的人,往往是“气病”,即肝气不舒、阳气上浮,导致血压飙升。这类人的典型表现是:

情绪波动大,容易生气、焦虑、紧张,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上逆。

长期熬夜、劳累过度,肾气不足,身体为了“补偿”,会让血压升高。

交感神经兴奋,容易紧张、心跳快,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中医讲“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气血壅滞”,这类人如果单纯吃降压药,只是强行压制了血压,但气机不通,问题依然存在,难怪很多人吃了药,血压还是反复波动。

如何用一招调好气血,让高血压“闻风而逃”?

既然高血压的本质是气血失调,那么最关键的就是调气血!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太极推血法”,每天只需3分钟,长期坚持,血压会慢慢趋于稳定。

“太极推血法”——让血流顺畅,气机调和

步骤如下:

双手搓热,掌心对掌心,快速搓30秒,直到手心发热。

推揉肝经:用右手掌心,从左侧肋部(肝区)向下推揉20次,再换左手推右侧。

推小腿内侧:用手掌从膝盖内侧向下推到脚踝,重复30次。

搓涌泉穴:用手掌搓脚底的涌泉穴(脚心凹陷处)50次。

为什么有效?

推肝经可以舒肝解郁,缓解气血上冲的“气病”型高血压。

推小腿内侧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针对“血病”型高血压。

搓涌泉穴能引火下行,让上冲的气血回归下焦,缓解血压波动。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合血压波动大、长期服药无效、容易头晕耳鸣、手脚冰凉的人群,坚持一段时间,血压会逐渐趋于平稳。

常见的高血压误区,你中招了吗?误区一:降压药一吃就停不下来?

很多人害怕吃降压药,一旦开始,就得吃一辈子。降压药只是“减负”,不是“治根”,要想真正摆脱高血压,关键是改善体质,调整气血,否则即使停药,血压依然反弹。

误区二:低盐饮食就能降血压?

确实,过量摄入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但如果是“气病型”高血压,单纯低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体质更虚。

关键是补充高钾食物,如香蕉、菠菜、冬瓜、海带,帮助身体平衡钠钾比。

误区三:血压正常就代表没问题?

有些人血压正常,但时常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心悸等症状,这其实是“隐性高血压”或“血管弹性下降”的信号。

想知道血管是否健康,不妨用“握拳放松法”:紧握拳头5秒,再松开,观察手掌颜色恢复的速度,超过3秒才恢复,说明血液循环已变差。

总结:高血压不是压下去就完事,关键是调气血!

高血压,不是简单的“血管问题”,而是气血失衡的结果。低压高多是“血病”,高压高多是“气病”,吃药只能控制症状,而真正的“治本”之道,在于调畅气血。

试试“太极推血法”,每天3分钟,让血液流畅,让气机调和,你会发现,血压也会慢慢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

《本草纲目》

1 阅读:120
张张科普

张张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