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交二航局参建的厦金大桥(厦门段)刘五店航道桥西锚碇首个沉井成功扎根深海、沉放到位,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全新阶段,为大桥铸就了又一“基石”。
厦金大桥(厦门段)起于厦门本岛,跨越厦门东部海域,终点接入翔安新机场,路线全长约19.6公里。刘五店航道桥为该项目控制性工程,全长1948米,主跨928米,是福建省最大跨径桥梁,也是福建省首座全离岸式海中悬索桥。
锚碇是刘五店航道桥的重要受力构件,未来将锚固着大桥的两根主缆,承担起桥面以及行驶车辆的荷载。大桥锚碇采用国内首创分离式钢壳沉井结构,东西锚碇各包含两个沉井。其中西锚碇单个沉井长66米、宽48米、总高度43.7米(含围堰),总重约1.8万吨,堪比一座“海上城堡”。
为克服海流冲击、浮力扰动等不确定因素,沉井到达施工海域后,项目团队采用“注水重力沉放+多点监测+实时调整”策略进行沉放作业。沉井四周布置8根锚桩和缆绳,通过8台连续千斤顶控制拉力调整沉井位置。沉井内部设35个注水点,配备“MIK-DP超声波液位计”实时监测水位,技术人员依据监控指令调控注水启停,确保沉井姿态平衡、稳步下沉。
中交二航局在桥梁智能建造方面积极探索,自主研发沉井施工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在沉井及施工海域安装137个监测元件,实时感知风力、波浪、海流等外部条件,以及沉井姿态、结构应力、缆绳张力等关键参数。系统后台分析数据后自动收放缆绳、调整注水策略,实现沉井稳定下沉和精确定位,保障施工安全可靠。
西锚碇首个沉井的成功下放,为刘五店航道桥锚碇扎根深海奠定坚实基础。当前,项目团队正紧锣密鼓展开西锚碇第二个沉井即刘五店航道桥最后一个沉井的拼装、浮运拖带准备工作。
此外,西锚碇施工水域紧邻白海豚保护区,项目团队严格控制施工噪音和船舶活动,对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评估,并针对性制定优化方案。项目部全程监测风浪、潮汐及水流变化,精准调整施工节奏,最大程度减小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厦金大桥(厦门段)是落实“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成通车后将与翔安机场、厦金航线共同构建起对台海陆空立体交通新格局,成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为海西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讯员彭仕洲 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