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亚马逊雨林大火、印尼棕榈油种植园扩张导致的猩猩栖息地消失等新闻频上热搜,而这类环境危机背后,往往与我们的日常消费密切相关。
1、核心目标:禁止向欧盟市场销售与毁林、森林退化相关的商品。2、覆盖范围:大豆、牛肉、棕榈油、咖啡、可可、橡胶、木材及衍生品(如家具、巧克力、皮革),占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19%。
3.1溯源到农场:企业必须证明产品来自2020年12月后未遭毁林的土地;
3.2地理坐标定位:每一批货物需提供生产地的GPS坐标,确保可追溯;
3.3巨额罚款:违规企业面临最高4%欧盟营业额罚款,产品直接下架。
3.4案例:巴西的咖啡豆出口商若无法提供种植园的卫星监测数据,将被欧盟拒之门外;中国出口的含棕榈油零食若原料来自非法砍伐区,也可能面临下架风险。
二、远在欧洲的法案,为何与你息息相关?1、对生产者:供应链“透明化”倒逼转型;
2、中小供应商面临挑战:印尼棕榈油小农户因无法负担卫星监测成本,可能被挤出欧盟市场;
3、技术赋能新机遇:区块链溯源系统、卫星遥感监测服务需求激增,中国科技企业已开始布局;
4、绿色认证成门槛:获得FSC(森林管理委员会)、RSPO(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认证成为出口刚需。
5、对消费者: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投票”;
6、价格波动:合规成本可能导致部分商品涨价(如巧克力、咖啡);
7、消费知情权提升:未来商品包装或出现“零毁林”标签,扫码即可查看产地溯源信息;
8、观念转变:选择“可持续商品”不再只是情怀,而是影响产业链的切实行动。
1、打破“劣币驱逐良币”困局过去,合规企业因环保投入成本高,反而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EUDR通过统一规则,让破坏环境者付出代价,推动市场向可持续模式倾斜。
2、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博弈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批评欧盟“生态殖民”,但巴西部分州政府已主动与欧盟合作,通过保护雨林换取贸易便利——这场博弈将重塑全球贸易政治格局。
3、中国企业的“危与机”中国是欧盟最大的橡胶、木材进口国之一,也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涉及镍、钴等与毁林相关的矿产)出口大国。提前布局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将抢占未来十年的市场先机。
四、普通人如何参与这场“绿色革命”?1、生产者可以:
加入可持续认证体系,利用中国开发的低成本溯源工具(如蚂蚁链的区块链平台);
与高校合作研发抗病虫害作物,减少因土地贫瘠导致的毁林开荒。
2、消费者可以:
选择带有RSPO认证的洗护用品(棕榈油制品)、FSC认证的纸质品;
在社交平台分享商品溯源信息,用流量倒逼品牌透明化。
3、更积极的行动:
参与“公民科学项目”,例如通过全球森林观察(GFW)平台举报非法砍伐;
投资绿色基金,支持雨林保护区的可持续经济项目。
五、SQS绿标可以提供哪些服务?1、风险评估:评估企业自身管理及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情况,并且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尽职调查体系建立:帮助企业建立尽职调查管理体系,并且对现有供应链进行调查完善证据链,确保符合EUDR要求。
3、认证:进行符合性认证,获得声明证书。
结语:我们正在书写未来的答案当你在超市拿起一块巧克力,它可能承载着西非农民改用荫栽种植可可的努力;当你购买一套实木家具,背后的二维码或许记录着东南亚雨林的年轮故事。EUDR不仅是一条法规,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化时代每个人的责任与力量。正如亚马逊部落的一句古老谚语:“当我们砍伐最后一棵树时,才会发现金钱不能果腹。”保护森林,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为这个世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