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评选出的“亚洲第一战神”,日本专家鄙夷,中国人笑而不言

深海探秘者 2024-12-16 13:36:29

韩国一个在文化自信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的国家,近年来频频以令人瞠目的方式诠释着何为“迷之自信”。

从“端午节申遗”的文化挪用,到宣称汉字、中国传统服饰源于韩国,再到自诩为夹在落后中国和发达日本之间的“三明治”,一系列举动无不展现着一种奇特的民族主义情结。

而之前他们还将一位历史人物推上了神坛——李舜臣,被冠以“亚洲第一战神”的称号,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尤其是来自日本和中国的不同反应,前者充满鄙夷,后者则报以惯常的“笑而不语”。

那么这位被韩国如此推崇的李舜臣,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军事才能是否真能担得起“战神”的称号?

李舜臣的出身颇为显赫,他诞生于朝鲜的名门望族,自幼便对舞枪弄剑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较于那些被迫学习军事的人,李舜臣无疑拥有着成为优秀将领的先天优势。

但是他却生逢乱世,朝鲜的动荡局势使得他的才能长期被埋没,直到1576年,32岁的李舜臣终于在武科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随后开始了他统领朝鲜水军的生涯。

虽然拥有了领兵的机会,但改变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军队的装备是硬性条件,提升士气和风气也至关重要。

而检验一位将领真正实力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实战,对于李舜臣而言,闲山岛海战正是这样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场海战的双方分别是日本和朝鲜,日本的指挥官是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他计划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明朝。

而李舜臣则奉命率领朝鲜水军进行抵抗,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日本的胜算似乎更大,他们四面环海,常年掌握着附近水域的制海权,海军装备也更为精良,而朝鲜则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双方正面交锋,朝鲜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

不过李舜臣并没有选择硬碰硬,他巧妙地利用了有利的地形和战术布置,采取了环绕歼灭的战术,一度将日本海军逼入绝境。

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李舜臣的军事才能,他的指挥和策略令人刮目相看,可这场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朝鲜在海上的劣势地位。

闲山岛海战的胜利,虽然重创了日本海军,但并没有将其彻底歼灭,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本应保持警惕,积极备战,以防日本卷土重来。

令人遗憾的是,朝鲜上下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大肆宣扬战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更甚者,一些人出于嫉妒,开始在君主面前诬陷李舜臣,最终导致他被贬官,朝鲜水师的命运也因此急转直下。

李舜臣在闲山岛海战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这是否足以让他被称为“战神”?“战神”的称号,往往意味着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而李舜臣显然并未达到这样的高度,更重要的是,日本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再次对朝鲜发动了进攻,爆发了露梁海战。

在露梁海战中,掌握着制海权的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朝鲜水师根本无法与之抗衡,面对如此危局,朝鲜国王不得不向明朝求援。

明朝派遣陈璘、邓子龙等将领率领水师驰援朝鲜,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海战。经过数次交锋,明朝水师最终取得了胜利,扭转了战局。

在露梁海战中,李舜臣也参与了战斗,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朝鲜水师的最高统帅,而是作为明军将领陈璘的部下参战,因此将露梁海战的胜利完全归功于李舜臣显然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明朝水师才是这场战役的关键力量,而朝鲜水师的作用相对有限。

如果仔细审视李舜臣的生平,他只是一位曾带领朝鲜水师取得过胜利的将领,如果没有明朝的援助,朝鲜在后来的战争中很可能仍然会以失败告终。

因此将李舜臣捧上“亚洲第一战神”的神坛,未免有些言过其实,如果按照韩国的评选标准,中国历史上随便一位名将,例如霍去病、李广等,都足以获得这样的称号,难怪日本专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会将其视为自娱自乐,并发出嘲讽和鄙视的言论,而中国方面则对此不予理会,因为对于韩国这种自导自演的闹剧,早已习以为常。

令人费解的是,韩国究竟从何而来的这种自信?正如一位韩国史学家所言:“全世界只有韩国瞧不起中国,现在的中国已看不到韩国”,如果韩国真的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又何必如此执着于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呢?

说到底李舜臣的“战神”头衔,更像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悲哀体现,在同时期的明朝史料中,几乎找不到关于李舜臣的记载。

放眼整个亚洲,也找不到他的排名,而韩国却自导自演了这样一出闹剧,不知韩国民众对此作何感想?

韩国对李舜臣的推崇,甚至到了将其与凯撒大帝、拿破仑并列为世界三大名将的地步,这种夸张的描述出现在韩国的电视剧中,不仅让日本人感到鄙夷,也让中国观众感到啼笑皆非,那么李舜臣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如果放在中国,他又能排到什么位置呢?

要了解李舜臣,就必须回顾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李舜臣出生于1545年,当时朝鲜的首都汉城。

他出身官宦世家,虽然家道中落,但这并没有阻止他走上军事道路,青年时期,李舜臣研习兵法,尤其精通《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同时刻苦练习武艺,1576年,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李舜臣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遭受冷落,被派往边疆,也参加过一些大小战役。

最终他成为了朝鲜的水军节度使,然而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是1590年爆发的万历朝鲜战争。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结束战国时代后,丰臣秀吉的对外扩张野心,他计划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甚至扬言要在扬州养老。

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朝鲜的多个重要城市,虽然朝鲜也进行了抵抗,但由于军事实力的差距,最终“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朝鲜国王被迫逃亡明朝求援。

在战争初期李舜臣作为水军节度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预见到日本的入侵,提前做好了准备。

他组织工匠建造了一种名为“龟船”的战舰,这种战舰覆盖着铁甲,只留下少量的孔洞用于攻击,船顶布满尖刺,船头还能喷火,攻防兼备,龟船在战争中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

尽管李舜臣积极抵抗,并发动了多次骚扰战,但由于朝鲜整体军事实力的不足,他并没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直到1592年,明朝出兵援助朝鲜,战局才开始发生变化。

明朝的第一次援朝并不顺利,由于兵力不足和粮草供应问题,明军首战失利,此外朝鲜希望明军由自己指挥,但这显然不切实际。

不过明朝很快调整了战略,派遣李如松率领大军再次入朝作战,并取得了平壤大捷。此后,明军势如破竹,收复了大片失地,将日军赶回日本,从明军参战到取得胜利,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最终中日双方通过和谈结束了第一次战争。

在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中,李舜臣的贡献有限,并未对整体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更讽刺的是,在战争结束后的和谈期间,他因为与小股日军交战而被诬陷入狱。

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四年后的第二次战争。

1597年,由于第一次侵朝战争的失败,丰臣秀吉恼羞成怒,再次发动了对朝鲜的进攻(丁酉再乱),在战争初期,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李舜臣被重新启用,并迅速重建了朝鲜水军。

在鸣梁海战中,李舜臣以12艘战船对抗日军130艘战船,以少胜多,击沉了日军31艘战船,并击杀了日军大将来岛通総。这场海战让李舜臣名声大噪,甚至得到了明朝的赞赏。

这场胜利对整体战局的影响仍然有限,甚至朝鲜的水师基地也丢失了。

尽管如此,李舜臣的军事才能和不屈精神仍然值得肯定,在之后的露梁海战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此时朝鲜水师已经与明朝水师合并,李舜臣成为了明朝将领陈璘的部下,在露梁海战中,明朝联军凭借强大的火炮优势重创日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李舜臣在追击敌军时不幸中弹身亡,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他为了救明朝将领邓子龙而牺牲。

值得注意的是,在露梁海战进行期间,丰臣秀吉在日本病逝,日军得知消息后,纷纷撤军回国,准备迎接新的权力斗争。

李舜臣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在海战中展现出的才能毋庸置疑,然而韩国将其捧为“亚洲第一战神”,并与凯撒、拿破仑相提并论,显然是过誉了。

在韩国公布的“亚洲十大名将”榜单中,李舜臣位列第一,成吉思汗和孙武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甚至连日本将领东乡平八郎都排在了第八位,这种排名不仅让日本人感到鄙夷,也让中国观众感到可笑。

事实上如果没有明朝的援助,朝鲜在万历朝鲜战争中很可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李舜臣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海战方面,但对整体战局的影响有限。

相比之下,明朝将领李如松率领八万大军入朝作战,才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如果将李舜臣放在中国历史中进行排名,他很难进入前列,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影响力,他都无法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将相提并论。

韩国对李舜臣的过度吹捧,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们在历史和文化上的自卑感,除了李舜臣,朝鲜历史上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名将,这或许也是韩国如此推崇李舜臣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韩国还找到了其他一些吹捧的对象,例如世宗大王,他们甚至将其称为“亚洲第一君主”,这种过度吹捧和歪曲历史的行为,本质上是韩国对自身文化和历史缺乏自信的表现。

李舜臣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将领,他为保卫国家做出了贡献,韩国对他的过度神化,不仅无助于客观评价历史,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于李舜臣本人而言,这种过度的吹捧,或许也是一种不尊重。

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既不应过度神化,也不应随意贬低,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结虽然可以理解,但过度解读和歪曲历史,最终只会沦为笑柄。[浮云]

参考来源:

中国青年网 韩媒:“李舜臣”伫立身后,韩共同民主党发誓阻止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问答网站 韩国网友:如果没有韩国李舜臣,日本是不是可以轻易征服中国?

0 阅读:207
评论列表
  • 2024-12-17 12:07

    韩棒子也没有别的可以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