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人敬玉、爱玉、赞玉、赏玉、戴玉、藏玉之风历史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比美好的形象、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古人常把君子比作玉,意指此人像玉石一般纯洁无瑕,品德高尚,故孔子曰“君子如玉,触手也温”。下年要介绍的便是玉雕界的一位“君子匠人”——姚旺善
姚旺善,1986年出生于福建连江,国家中级美术师,国家中级技师,云南国土资源学校客座讲师,广东省玉雕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员,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理事。先后师从林知金、尤昌明、施宗颖学习玉雕。个人玉雕擅长仿古、花鸟和人物的玉雕题材,对雕刻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从事翡翠雕刻这么多年,姚旺善精于对原石的把控与设计,原石的色泽、性质、特征等。
姚旺善从小便对绘画有着强烈的兴趣,平时就喜欢涂涂画画,虽无名师指点,但是画的却一点也不业余。后来,姚旺善的父亲,有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儿子是做雕刻的,发现了姚旺善的艺术天分,便把他介绍到他那里去学艺,师傅就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林知金。这样,他以寿山石雕刻起航,开始了他的雕刻之旅。
在林知金老师那里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姚旺善遇到了他的第二位老师,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位老师,国家著名雕刻大师,尤昌明。尤昌明先生在花鸟仿古中造诣很深,再加上独特的想法,姚旺善跟随其学习,玉雕技术有了不小的突破。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就是在尤昌明先生的专业指导下,姚旺善开启通往雕刻的更宽广的一扇大门,尤其是“巧色”技艺就是在这时候得到升华的。经过尤昌明的言传身教,并结合自己的特点,他对玉石雕刻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创造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方式。
姚旺善的作品独特新颖,特别是巧色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凭借高超的技艺,他的作品斩获多项奖项。2013年 荣获南海区职工岭南玉雕技能大赛高级工一等奖,2013年 《转世灵童》荣获第二届广东省玉雕艺术品玉魂奖银奖,2013年 荣获岭南玉雕艺术第四届精英奖银奖,2012年 《姗姗来迟》荣获第三届国际工艺品收藏红木文化博览会红棉杯国际工术银奖,2013年《步步高升》荣获岭南玉雕艺术第三届精英奖银奖。《荷塘情趣》获岭南玉雕艺术创意金奖。
随着技法的不断加深,姚旺善呈现出来的雕件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精湛的雕刻工艺配上巧妙的创意,一下子释放出了玉石的灵魂,让一块石头活了起来。我们在欣赏姚旺善的作品时,都会被这种创新所感染。殊不知这些创新的背后需要多少日夜的思考。一块石头到手,如何巧妙的利用,雕刻出意想不到的雕件,这不仅考验刀工,更考验的是脑力。他热衷于看石,有时候拿到一块石头他一看就是一天,为了获得更好的灵感,甚至一块石头要仔细反复琢磨才能最总确定。姚旺善曾回忆到在雕刻《圆满》的时候,小的瑕疵点有三个,而且颜色不同,怎么才能让这些小细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呢?于是翻开各种典籍寻找灵感,最终在顾恺之的书画中找到了想要的画风,那就是“化繁为简”,于是一幅普贤菩萨坐骑六牙白象图呈现在面前了。小的瑕疵点也能为了点睛之笔,点醒了白象,点活了菩萨!
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什么都讲究速度,什么都要效率,但是很多东西都是“欲速则不达”。姚旺善一直主张创作要有“匠人精神”。那么什么是“匠人精神”呢?所谓的“匠人”指的是将一件工作做到极致,而“匠人精神”指的则是这背后的坚持。他说“我这些年接触的玉石不仅是翡翠,绿松,南红,白玉,凡是市场能见到的都接触过了,十几年过来,反观自己,发现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那么就简单点,做自己喜欢的手艺人,努力做个匠人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迎合任何人,也不迎合时代,只是简单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也许正是这样的心性,才让姚旺善的作品有了灵气。
姚旺善完美的将创作与“匠人精神”结合在了一起,也诠释了什么是“匠人”。他告诉人们“匠人精神” 首先需要端正从业心态,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背后总是堆积着不为人知的寂寞。所谓世界越快,内心就应该越慢。我们能不能做到:即使过了车马送信的年代,我们还可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写信的心情。即便用上了冷气,但依然可以做到心静自然凉。慢一点,让技术更精熟一点,让思想再沉淀一些,或许我们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