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林黛玉,相当的一部分人认为林黛玉小心眼,情商低,不会说话刻薄,和薛宝钗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那是还没有完全了解林黛玉,其实林黛玉的口才在贾府里也算一流。
只是因为她和贾宝玉的爱情占了很大的篇幅,她又有还眼泪那个任务,给人一种错觉罢了,她的刻薄仅仅是小女孩恋爱中的一种特殊表现而已,不信我们欣赏她的绝妙口才。
林黛玉初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年,她刚刚六岁。
六岁的孩子,现在基本是幼儿园大班,尚在父母怀中撒娇的阶段。
林黛玉就要辞别父亲,远离家乡,由自己的家庭老师贾雨村陪伴,来到完全陌生的外祖母家,见形形色色以前没有见过的人。
外祖母家属于豪门贵族,母亲在世时就和她讲过“和别家不同”。
林黛玉初来乍到,相当于经历一场“大考”,一场规矩礼仪方面的考试,但是林黛玉在这场考试中,表现完美。
大家族繁琐礼仪比较多,林黛玉虽然见“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一一改过来”。
尤其是去大舅母处拜见的时候,邢夫人留饭,她推辞道
舅母爱惜赐饭,本不应辞,只是还要拜见二舅母,领赐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见谅。
既说明了原因,又领了邢夫人的好意,还请求原谅,希望她能理解。
别说这只是个六岁的孩子,就是成年人能说出这么得体的语言,也算是一流口才了。
宝钗,比黛玉后进的贾府,但是有点后来者居上。
当宝玉和宝钗单独呆在一起,欣赏彼此的金锁和宝玉的时候,林黛玉来了,林黛玉一见宝玉在这里,笑着说
我来的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
这话说的不太合适,她是大家闺秀,明显的表现出的妒忌有失身份。偏偏薛宝钗不给她留退路,逼问她“不解此意”
林黛玉面对宝钗的追问,索性把话挑明“他要来,我就不来了”
进而回答得非常轻巧
要来一群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天我来,如此错开,天天有人来,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
她的口才精妙之处在于她的这番解释,本来第一句话,有点像要挑战的意思。
但是这样一圆,非常合理,立刻把角度变成了薛宝钗的同盟军,是为了避免薛宝钗冷清或者是太热闹。
更妙的是在后面。
薛宝钗劝宝玉别喝冷酒,贾宝玉就听从了。
林黛玉看见心里不快,因为她在意的是贾宝玉那么听薛宝钗的话,她在意的是贾宝玉的立场。
刚好雪雁听从紫鹃吩咐送手炉过来,林黛玉借题发挥“亏你听他的话,我和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
这里,看起来是在说自己的丫头雪雁,其实是在说贾宝玉,当然贾宝玉也听出了弦外之音。
但是当薛姨妈劝她别生丫头的气的时候,她再一次见招拆招
幸亏在姨妈这里,如果在别人家,好像说人家没有个手炉,还要从家里送来,只当我素日轻狂了
她这番解释,把雪雁送手炉来,自然而然的看成是羞辱薛姨妈这里穷的连手炉都没有。
而且和薛姨妈套近乎,说如果在别人家,人家肯定会多心,所以自己才责备丫头做事不周全。
林黛玉和薛宝钗交心因为薛宝钗是林黛玉的潜在情敌,所以林黛玉经常看不惯薛宝钗,时不时地怼她几句。
但是在那次宣词牌令的时候,林黛玉情急之中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句子,被薛宝钗听了个真切。
薛宝钗找机会向林黛玉点名,并且对她进行规劝。
林黛玉随后向薛宝钗说了一番话
你原是极好的,只是我是个多心的人,以为你心里藏奸,现在想想,是我错了
这番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从此之后薛宝钗和林黛玉情同姐妹,就连贾宝玉也很吃惊。
其实林黛玉只有和贾宝玉在一起的时候,才会闹小性。
我们可以理解为那是她在和贾宝玉的花式撒娇,林黛玉和其他人交往,语言诙谐,情商高超,口才一流。
俗话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好的口才是一种艺术,林黛玉凭借她的口才,凭借她的纯粹,在红楼梦中,也收获了很多友谊,大家和她相处的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