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失眠过吗?如果你一年都失眠,你会怎么样呢?
我经常会睡不着觉,是一丁点儿觉都睡不着,这并不是指那些天我睡得不好,而是我根本就没有睡觉。
当我睡不着时,世界开始变得极度危险。
当我睡不着时,我会一动不动地躺几个小时。
睡不着还是睡不着,在这一年里,她没有一天是睡着的,也没有一天是清醒的。
失眠的痛可能很多人都体验过,就连我这个睡不醒的人都偶尔会觉得失眠很痛苦,但之后我又会很快把觉补了,但如果一直睡不着呢?
英国作家萨曼莎.哈维,2024年布克奖得主,被誉为“21世纪的伍尔夫”。
2016年,曾经天塌了都能睡着的萨曼莎.哈维,成了难以入睡甚至一夜无眠的“失眠者”。
这本《睡不着的那一年》就是她失眠这一年的真实写照,被称为“失眠版《爱丽丝梦游仙境》”,我顺着她那些睡不着的夜晚,跟随她去感受她的焦虑和不安、科学与信仰、死亡与时间......
为什么会失眠?
想的太多了!对我而言确实如此,当心中有事时,脑子里就像在唱戏,各种念头纷涌而至。
哈维也是如此,她去看了医生,但并没有得到什么安慰,反而让自己更觉得挫败。因为不仅仅是在睡觉这件事上失败了,甚至在医生给出的各种方法下也失败了,这会让人很害怕。
很早之前在来访做咨询的时候发现,他们其实是需要一个肯定的,一个诊断,这会让他们感觉,“我不是有问题,我只是病了。”而哈维也是这样,她害怕,并不是害怕会找到什么,而是害怕自己什么也找不到。
很大程度上,我是很喜欢欧美人对于心理状态的认知,他们会在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去寻求帮助,而不是自怨自艾。
失眠让哈维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与焦虑之中。尽管说,哈维在医生那里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她开始思考这些情绪的背后原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她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自己在失眠状态下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的共鸣和关注。
失眠让哈维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生命和死亡这些终极问题。
她写十二岁女孩狗狗老去的故事,写自己梦见和死神擦肩而过,
她开始反思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以及死亡作为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所带来的意义。
她写“时间将生命与死亡分隔开,缓和了它们之间的拥抱。我们活的是时间,而不是生命;流逝的时间,而不是生命。时间将死亡推到我们可以看见的地方,然后给它自身有限的保护,时间是滋生恐惧和绝望的温床。”
不知道如果一年失眠的那个人换做是你我,会如何?这世间原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所以看别人的故事有的时候也是在提醒自己,如果你我是她,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有时候,有些事,如果我们不能打败它,那么只能和它和解。失眠也是。
在失眠的困扰下,哈维开始思考如何与生活达成和解。
与其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和损失中无法自拔,不如积极面对现实并寻求改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命?生命中有太多的痛苦---我自己的痛苦不过是沧海一粟,还有许多的人遭受着比我多得多的痛苦。”
与生活达成和解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和梦想,而是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我爬到高处,坐在三角点上,眺望整座城市。是什么激起了我想要下山回家去写作的念头?是什么仍在坚持着要快乐?是什么拒绝了失败的召唤?”
相信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失眠也是,苦难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