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商高层密集访华对冲关税冲击,中法声明直击美国软肋

川奇聊谈 2025-03-29 14:00:52

在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生效前,三架欧洲专机接连降落北京。德国汽车三巨头高管、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法国外长塞茹尔内与中国高层展开密集会谈,中方以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领导人亲自接见的最高规格回应合作诉求。而中法联合声明中“多边退潮将坚定共同行动”的表述,被外界视为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直接反击。

4月3日生效的美国新关税政策,表面剑指中国新能源车,实则重创欧洲传统汽车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欧洲车企每年向美国出口超280万辆整车,占其全球销量的37%,而特斯拉上海工厂对美零出口的对比令欧盟如坐针毡。宝马董事长齐普策在与中国工信部会谈时直言:“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本土化合作。”奔驰则宣布扩大北京研发中心规模,计划将中国供应链占比从42%提升至60%。

这场“求生行动”得到中方强力支持。中国领导人会见德国车企代表团时承诺,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等领域市场准入。商务部随即公布新政:外资车企在华独资新能源项目审批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

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的行程更具象征意义。在布鲁塞尔与华盛顿就钢铝关税谈判破裂后,他带着《中欧投资协定》重启方案飞抵北京。中方在会谈中提出三点主张:设立中欧数字贸易工作组、共建锂电池材料供应链联盟、相互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这些举措直指欧洲痛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欧盟企业排除在补贴之外,而中国拥有全球70%的锂电池产能。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代表团特意考察了比亚迪西安工厂与宁德时代匈牙利基地,这两家企业在欧洲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已从1%跃升至24%。谢夫乔维奇在参观后表示:“欧洲需要重新定义与中国的竞合关系。”

法国外长塞茹尔内的访问将合作推至战略层面。在与王毅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反对单边制裁”“维护多边机构有效性”等表述出现7次,更暗批美国:“个别国家退出气候变化、世贸组织改革等多边进程,只会促使我们加强团结。”此言呼应了特朗普4月2日演讲中“对等关税无关盟友”的立场,凸显美欧裂痕。

地缘政治分析师帕特里克·史密斯指出,法国正推动欧盟“双轨战略”:在安全上维持与北约合作,在经济上加速“向东看”。马克龙政府已批准苏伊士集团与中国电建合作开发摩洛哥太阳能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通过海底电缆向西班牙供电,标志着中欧新能源合作进入基础设施联通阶段。

欧洲的“向东突围”暴露出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噬效应。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模拟显示,若欧盟对华开放高端装备市场,可对冲美国关税造成的46亿美元损失;而中国扩大进口欧洲精密仪器、医药设备,将使德国巴斯夫、法国赛峰等企业年度营收增长12%-15%。

正如《金融时报》评论所言:“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他忘记了中国手里握着更大的磁铁。”这场跨大西洋的博弈,正在改写全球产业规则——而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或许正是新秩序诞生的见证者。

0 阅读:145
川奇聊谈

川奇聊谈

为你传递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