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湖北小县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陈行甲,被任命为巴东县县委书记。
然而,这位优秀的"外来"干部,却未能受到当地官员的欢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行甲不仅要面对贫困县的种种困境,更要直面根深蒂固的官场腐败。
然而2016年9月,陈行甲出人意料地递交了辞职报告。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官场和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一、初入巴东,举步维艰2015年6月,一个炎热的夏日,年轻的陈行甲踏上了通往巴东县的征程。这位出身名校的高材生,怀揣着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地奔赴这片贫瘠之地。
巴东县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约50万,贫困人口高达17万,贫困程度之深、贫困面之广,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初来乍到的陈行甲,面对的是一个百业待兴的贫困县。全县有一半农村群众是贫困户,极端贫困户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这里不是一户两户,而是大面积的困难群众。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水平低下,教育医疗资源匮乏……诸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陈行甲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县委书记的职责,更是数万贫困群众的期望。
然而,陈行甲的改革举措却遭到了一些当地干部的阻挠。那些长期身处体制内、习惯了"过去那一套"的官员们,对这位新来的"清流"充满了抵触情绪。
他们或明或暗地表达着不满,或消极应付、或故意刁难,试图拖延陈行甲的工作进程。面对重重阻力,陈行甲并没有气馁,而是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和昂扬的斗志,迎接这场改革攻坚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行甲暗暗告诫自己。他深知,改变贫困县面貌的道路注定荆棘丛生,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上。他厘清思路,明确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在努力与当地干部沟通,化解误会,争取支持,为自己的改革事业凝聚力量。
二、豆腐渣工程,揭开腐败面纱在陈行甲到任后不久,一起令人震惊的工程质量问题,揭开了巴东县腐败的冰山一角。2014年7月,陈行甲接到几封群众来信,举报溪丘湾平阳坝河堤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据信中描述,新修建的河堤质量甚至不如上世纪70年代的老堤,洪水冲毁了大片堤段,暴露出豆腐渣工程的本质。
群众的举报让陈行甲十分重视。他立即带队前往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惊不已:决口的堤段、坍塌的护坡、裸露的钢筋……无不印证了举报信中所描述的问题。陈行甲当即决定,将举报材料交由县纪委和公安局进行立案调查。
然而,让陈行甲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件却遇到了重重阻力。四个多月过去了,尽管他多次出面督促,案件调查却毫无进展。
一次会议上,陈行甲再次追问案情,相关部门却找出种种"合理合法"的借口来搪塞。更令人不安的是,主管案件的县纪委书记竟然缺席了会议。
"这个案子进展不下去,一定有什么问题!"陈行甲的直觉告诉他,案件背后隐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开始调阅相关文件资料,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但因为有人在暗中操纵,这些问题都被层层掩盖了。
愤怒之下,陈行甲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撰写了一篇万字长文,直指官场潜规则,公开披露办案遭遇的种种阻力。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为他的勇气叫好,有人为他的"不识时务"惋惜。但陈行甲毫不在意外界的评价,他誓要将这起案件查清查透,还人民一个公道。
在陈行甲的坚持下,豆腐渣工程案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缜密侦查,警方抓获了幕后的操纵者——当地有"中标大王"之称的老板。
据调查发现,这位"大王"利用其复杂的人脉关系网,通过行贿、围标等手段,长期垄断巴东县的工程项目,并从中大肆侵吞国家资金,给地方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
陈行甲的"亮剑",击碎了"中标大王"的贪腐利益链条。然而,这仅仅是巴东腐败问题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县城里,不正之风早已滋生蔓延。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贪腐案例,如同冰山浮出水面,昭示着陈行甲面前还有一场更加艰巨的反腐斗争。
三、严打贪腐,触碰利益格局豆腐渣工程案的曝光,仅仅是巴东县贪腐问题的冰山一角。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令人震惊的贪腐事实浮出水面。陈行甲发现,在这个偏僻的小县城,竟然存在着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络,腐败之风已经渗透到政府机关的方方面面。
据统计,仅在短短几个月内,陈行甲就带领县纪委查处了八十多名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这其中,既有基层的"蝇贪",也有身居要职的"虎腐"。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刺痛着陈行甲的神经。他感到,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县委书记的职责,更是人民赋予的反腐重托。
然而,陈行甲的反腐行动,却触碰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底线。那些在腐败泥潭中浸淫已久的官员们,对这位"不懂规矩"的新书记充满了敌意和戒备。
他们暗中勾结,试图制造种种阻力,逼迫陈行甲就范。甚至有两位州里的大领导,也对陈行甲的所作所为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
在陈行甲担任巴东县县委书记的后期,他遭遇到了两位时任州里主要领导的打压。这两位领导分别是时任恩施州州委书记王海涛和时任恩施州州长杨天然。后来一个因犯政治错误被组织处理,另一个被判刑入狱。
为了彻底铲除贪腐毒瘤,陈行甲开始了更加系统的反腐工作。他率先从县委班子成员抓起,要求每个人都要接受廉政谈话和个人事项报告,并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同时,他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廉政文化进机关等形式,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在巴东,陈行甲刮起了一股反腐正气。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开始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反腐斗争中来。一个个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一批批不正之风被刹住整改。
昔日的"暗流"渐渐褪去,政务环境日渐清朗。人们看到,在这位勇敢的县委书记带领下,巴东反腐败、促廉政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当然,反腐之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既得利益者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仍在暗中伺机而动。陈行甲深知,反腐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常抓不懈的定力。惟有将反腐进行到底,将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牢更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四、坚守初心,拨云见日在反腐的道路上,陈行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那些在他的反腐行动中失去了既得利益的人,开始对他进行疯狂的反扑。
一时间,流言四起,谣言纷飞。有人散布陈行甲贪污受贿的小道消息,有人恶意揣测他的为官动机,更有人将他的反腐举措歪曲为"政治斗争"。在这些流言蜚语的背后,是那些丢失了"保护伞"的贪腐分子的恐慌和愤怒。
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和攻击,陈行甲没有退缩,而是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迎难而上。他深知,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必然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在陈行甲的带领下,巴东的反腐工作渐入佳境。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一系列制度措施得以出台和完善。"阳光政务"、"阳光财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堵塞了滋生腐败的漏洞。昔日的贪腐之风逐渐褪去,政治生态变得日渐清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巴东反腐败的力度和成效,引起了上级纪委的高度关注。省纪委专门派出督导组,对巴东的反腐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组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走访,对巴东反腐倡廉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陈行甲本人也被评为全省反腐倡廉建设先进个人,他的事迹在全省廉政系统广为传颂。
2015年6月30日,中组部发文,对全国102名优秀县委书记进行表彰。当陈行甲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份荣誉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巴东的人民群众。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什么是人民公仆的担当。
2016年9月,湖北恩施州巴东县的县委书记陈行甲,出人意料地递交了辞职报告。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官场和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陈行甲,自2011年就任巴东县委书记以来,用了五年的时间,先后打掉了87名贪官和奸商。他以铁腕反腐的形象深入人心,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清廉书记”。他常常深入乡村,走访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他的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桌上堆满了各类文件和群众来信。他的手机号码对全县公开,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他反映问题。
然而经过反复的权衡,他在自传体随笔《在峡江的转弯处》中写道:“我最终的选择:辞去公职后,把基层的一些行政文化弊端致信给高层,并写出我的思考和建议,这容不得半点隐瞒,只有辞职,我才能做到无所顾忌!”
唉…可惜了,是个好官
[点赞][点赞][点赞]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