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就像变身侦探,通过最初看到或听到的,关于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寥寥数语展开探索调查,在各种相关的史料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事件的各种碎片,然后拼接还原,呈现出真实的历史场景。
《显微镜下的大明》就是一本这样的书。著名作家马伯庸在与朋友的闲聊中,听到了一个关于万历年间徽州一桩民税案的的历史事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听完之后,他开始搜寻关于这桩案件的资料。
隆庆三年,歙县的一位学霸数学天才,帅嘉谟。因为当时没有奥数题让他计算,发挥特长,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数字探索欲。突发奇想,他把目光转向了县城存放文书档案的阁架。
这些关于税粮户籍的的案牍全是各种枯燥的数字罗列,看起来超级无聊。但对帅嘉谟来说就是绝佳的数学练习题库。
但是他做着做着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凭着对数字的高度敏感,他就发现了徽州除了每年正常税收外,还有一个税目为“人丁丝绢”的赋税,而且额度非常大。
再仔细去看,发现徽州下辖六个县,其他五县都没有“人丁丝绢”这一笔支出,只有歙县的缴税记录上有,而且和徽州府上缴上级南京承运库的数额等同。
也就是说,徽州府六个县总共要向南京承运库缴纳的“人丁丝绢”税,实际上一直只有歙县一个县在独自承担。
帅嘉谟出于学霸的探索精神,对发现的漏洞进行深挖。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撰写了一份呈文,详细的写明了自己的查出的漏洞和查考的过程,并且数据出处翔实,文章有理有据。充足的数据加无懈可击的逻辑 ,从各方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这篇呈文很受上级的重视。
但是他这篇呈文动了很多人的蛋糕,从而让这个事件引起了徽州的骚动长达十年之久。
作者马伯庸在《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中,通过这个事件,引经据典,查阅很多史料记载,详细的给我们展现了大明朝当时的官员官官相护,庞大的利益关系网络,怎么巧妙的合法化完成加收赋税,中饱私囊。
当时的老百姓在这种赋税下真实的生活,这本书更偏向历史纪实,对我们了解明朝的真实历史,提供很多翔实的历史资料。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