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回家路上,父亲打了十几个电话,大年初三一早他就催我返程

名著茶话会 2025-02-08 07:42:24

年前回家路上,父亲打了十几个电话,大年初三刚过他就催我返程

大年初二是父亲八十七岁大寿,加上自家兄弟姐妹都要回来拜年,我和大哥天刚亮就起床忙活。

虽然掌勺的是大哥,我只需要给灶塘里添点柴火,帮着打打杂,但四五桌人的饭菜做下来,真的比上班累多了。于是,七点多吃过晚饭,洗漱完了就上床休息了。

不知道睡到了什么时候,我被一阵轻微的叮当声给吵醒。侧耳倾听了一下,发现声音来自隔壁厨房。

看了看时间,才凌晨四点,这么早谁会在厨房呢?

我披衣起床出了卧室,从窗户里就看到老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着什么。

推开厨房门进去,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八十七岁的老父亲竟然也坐在那里烤火,嘴里还在安排我母亲做什么。

我揉了揉眼念叨了一句: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起来干嘛?

父亲坐在火炉旁,抬起头呵呵笑道:你妈在给你们做早餐呢……

母亲也说道:昨晚你睡得早,我们和小吴(我妻子)还有小俊聊了一阵,决定让你们今天回去……

我大吃一惊,还以为父母年纪大了搞混了日子:今天才年初三,你就催我们回去?

父亲依旧笑呵呵地说:我知道今天是初三,我自己昨天生日,你还以为我老糊涂记不清日子了?之所以让你们今天走,还不是怕过两天路上堵车,你一个人开车太辛苦?

我顿时无语,父亲自从八十岁过后的这几年,思想上似乎越来越“返老还童”,也更喜欢热闹。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总希望我们兄弟姐妹都能在他眼皮底下晃悠。

可我真的没有准备今天就走的,点上一支烟,蹲在父亲的火炉旁说:再怎么说今天也太早了点吧,不如让我今天在家里再待一天,明天出发也不会太堵。

父亲却一口拒绝:不行,明天初四,不是什么好日子,今天不走就得后天,你还记得去年也是初五走的,路上有多么堵车吗?

我更加无语,去年春节,同样是回老家过完年,年初五一大早从湖南老家出发,九百公里竟然开了25个小时,确实累得我筋疲力尽。记得我当时还说过狠话,今后回家过年要不就坐高铁,买不到票就年后再回。

那话传到父亲耳朵里可不得了,专门打过电话给我,说其他时候回不回都无所谓,但过年就一定要回来,大不了早点走就是了。

原本以为父亲当时也不过是随口一说,想不到还真的当真了。

说句老实话,我还真没有今天就返程的心理准备。

按照我们老家的传统,大年三十是自家人团年欢聚,大年初一是给叔伯长辈拜年,大年初二是给岳家拜年,年初三开始才轮到其他亲戚,外公外婆舅舅姑妈这些人家,都要走一遍的。

所以,在我原本的计划里,今明两天是去各个长辈家里走一圈,拜个年喝碗茶之类,依旧还是年初五早上出发回广东。

现在被父亲这么一安排,看他的样子还是动真格了,一时间却找不到辩驳的理由,只好找了个凳子坐下,陪着父亲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母亲比父亲小了十岁,但今年也已经七十八了,幸好老身康健,平常家里来那么三两个客人,她都能自己做饭招待。如今她正在厨房忙碌,一边还要和我说几句:

给你熬了小米粥,给小吴蒸了馒头,小俊说要吃红薯粉鸡蛋,很快就好了,过半个小时可以去叫她们娘俩起床。

我心里在叹气:七老八十的父母,凌晨起来给我们做早餐,三个人还要做三种口味,实在心里有愧。于是便说了一句:

您这是巴不得我们早点走吧?所以才这么迁就我们……

母亲却笑着说:你喜欢的稀饭,她娘俩喝不惯,小吴是北方人,吃馒头是习惯;至于你那宝贝丫头,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两次,喜欢吃点红薯粉又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难道就不买满足一下她?

见说不动母亲放弃,我又只好和父亲继续扯:

我说不回来过年吧,您就一定要催我们回来,真要回来了,你又像“送赖客子”一样催我们早点走。

父亲以前的脾气可不小,可老了之后的这些年,渐渐就成了一个老顽童,晚辈们说的什么都是对的,他从来不会唱反调。

如今见我这个小儿子这么说,似乎还真害怕我生气,赶紧说道:

过年大过天,一家人一年一事,不管你们在外面发了财还是欠着账,只要过年能聚在一起,做父母的也就放心了。

我腆着脸继续说道:那你还催我们今天就走?我们是十二月二十六小年那天到家的,到今天才五天呢。

板凳都没坐热,在家里也没吃几顿饭,你就催着我们走,是不是昨天您过生日收了不少红包,还有很多好吃的,把我们赶走就少几个人抢你的?

父亲笑得越发灿烂了,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被熨平,一只手颤巍巍地伸进口袋里,竟然摸出来一个红包递给我:知道你小子嘴馋,给这给你路上买吃的……

就算我这些年已经把老脸修炼得如何水火不侵,也真不好意思接受八十七岁老父亲的红包啊,父亲的这个举动,但是让我犯难了。

见我突然不说话了,也不接他的红包,知子莫若父,父亲虽然年迈,却也一眼就明白了我的心思:

拿着,你今天算是正式出远门,给个红包讨个彩头,你赚得多了,孝敬我的才能多。

再次让我意想不到,一向严谨的父亲,突然说出这么诙谐的话来。

于是也就出于“长者赐,不敢辞”的心理收下了他的红包。还特意当着他的面拆开看了看里面:四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代表着父亲送给我这个儿子“四季发财”的祝福。

厨房里短暂的沉默,只听得母亲手里锅瓢碗筷的碰撞声,我盯着火炉里烧得正旺的炭火,眼前渐渐恍惚起来……

父亲有五个孩子:大姐,大哥,二姐,三姐和我。除了我之外,哥哥姐姐们如今都在老家,虽然大姐都已经六十出头,父亲却也能经常见到她们。

因为我多读了几年书的缘故,从九十年代初期就南下广东打工,这一来就是三十余年了。

所以,在父母眼里,我这个小儿子就更像“远嫁”的女儿一般,这些年来,对我的挂念也要多一些。

其实除了最开始的几年,我的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收入不算太高之外,之后的这十多二十年来,兄弟姐妹里,我已经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自己的收入好了,孝敬父母的能力也有了,在经济上,我也会有意无意地多给一点,或许,也只是为了弥补自己不能承欢膝下的遗憾吧。

当然,我知道,在父母心里,最高的境界就是自己的子女、子女的孩子能经常回来,就算他们是空手而回那又如何?

对他们来说,看着你们长大,然后也为人父母了,他们才会在心里告诉自己:自己的任务勉强算是完成了,从今往后,就只希望能看他们多几眼!

就像年前,大概在农历的十二月初,父亲就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给我。

有时候问我准备什么时候回,有时候告诉我家里准备了些什么:

你喜欢吃的红薯,去谁家弄了一箩筐回来;你妻子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家里买了一袋面粉;还摘了一个大黄南瓜,准备给小俊做南瓜饼……

每当我问他需要点什么、想吃点什么时,父亲却总是说:不需要你买任何东西回来,家里什么都有,你们回来了,家里就热闹了,那就够了……

我们公司原本要到元月28号也就是除夕当天才放假,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竟然骂骂咧咧了了好几次,说什么外国老板都是资本家,不知道人家要路远千山回家过年么?

后来公司提前到了24号放假,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竟然就像个孩子一般雀跃起来。

电话里虽然看不见,但我隐约能感受到,白发苍苍的他坐在地坪里晒太阳,搬着手指头计算着:24号放假,25号是农历26,那就刚好能回家过小年了……

我们一家是25号早上四点从广州出发的,北上的高速几乎全线飘红,平常十来个小时的路程,硬是走了十五个小时。

短短的九百公里路程,一路上,我竟然接到将近二十个电话,而且都是父亲打过来的。

最开始天亮之前那段时间还安静点,天亮以后,父母都起了床,父亲顾不上洗漱就打通了我的电话,问我到了哪里,路上还顺畅否。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上午,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左右,父亲就会打来电话,不是问我能不能到家吃午饭,就是问我开车累不累。

到了下午三点多,父亲的电话就更频繁了,当时离家大概还有两百多公里路。

要是平常的话,顶多两个小时就能到,可偏偏遇上大堵车,一个多小时里几乎完全没移动。父亲的电话接二连三,堵车烦躁的我甚至都不想接电话了,于是挂掉了他一个电话。

妻子在一旁赶紧拦住我说:别挂老人家的电话,他在家里虽然不说,其实很担心我们的安全问题,所以才如此勤密地打电话,其实也只是为了知道我们没事而已。

我于是又拨通父亲的电话,果然听到他在那边焦急地问:刚刚不接电话,是不是有什么事?这么多车你就不要急,慢慢开,离过年还有好几天呢……

父亲的话肯定是想让我轻松点,我也不由得忍俊不禁起来。

下午六点平安到家,大哥告诉我,父亲一整天都捧着电话,啥事都没做……

想到这里,我又想逗一逗他了,于是便说道:

我们回家那天,你就打了一整天的电话,我们好不容易回来了,你又急着催我们走,等一下我们出发了,你可别又接二连三打电话哦。

父亲竟然带点调皮地说:少打点,不打扰你开车,你什么时候到家了就发个信息来告诉我一声……

妻子和女儿起床,吃了早餐就准备出发。母亲指着阶基上一大堆袋子说:那是给你们准备的,全部带走

我看了一下,除去腊肉之外,还有宰杀好的鸡鸭,甚至还有一袋子萝卜白菜。

母亲的意思,刚出去这两天不要出去买菜,在家里好好休息算了。

后来,实在是后备箱不够放,母亲才勉为其难地收回去了一些她认为不好的东西。

在父母的凝视中,我的车缓缓驶出老家的朝门,从反光镜里看到,父亲拄着拐杖一直站在阶基上。

虽然不是雨雪天,但料峭的晨风中,他佝偻的身影,似乎就印在我的后视镜上……

0 阅读:5
名著茶话会

名著茶话会

别样角度解读经典,带给你不一样的心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