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后再看李菁,才明白他跟郭德纲散伙,根本不是因为分钱不均!

大番茄聊一聊 2024-12-07 10:25:01

让人没想到的是,2010年的"圈地风波"竟然成了德云社命运的转折点。

这件事挺奇怪的,只是几个记者想去郭德纲小区进行蹲点采访,却没想到,他们这一去却捅了马蜂窝。郭德纲的徒弟二话不说就冲上去抢了人家的相机,还把记者给打了一顿。

这下尴尬了,原本只是个简单的采访却变成了全武行。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忙不迭的道歉以平息风波。可郭德纲却不同,他不仅没觉得徒弟有错,反而跟电视台对上了。

媒体也没闲着,纷纷支持电视台,使得德云社陷入了空前的舆论危机。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让德云社不得不暂时停业整顿。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李菁坐不住了。他看着德云社一步步走向商业化,新来的孩子只学习了几个月就上台演出,观众对此感到不满,演员自己也不满意。

"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后,李菁选择了离开。

很多人不理解,李菁被人骂见死不救。

14年过去了,当初被谩骂为"背信弃义"的李菁如今当选了北京经开区曲艺家协会主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传统段子,还登上地方台春晚,默默传承着他所热爱的相声艺术。

观察当下的德云社,“饭圈”的味道愈发浓厚,商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李菁的选择从来就不是为了分钱,他要守护的是一门艺术的根与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理想而分道扬镳,而不是为了利益。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可能因为对艺术的不同追求而选择走上不同的道路。

这可能是李菁和郭德纲最终分别的真实原因。

在茶馆里,主人公遇到了一段奇妙的缘分。

李菁与郭德纲结识于一个古老的茶馆。

这两个人的出身简直是天壤之别。李菁是个土生土长的富家公子哥,从小就在相声的圈子里混迹。才七岁,就能在公交车上表演一段《珍珠翡翠白玉汤》,逗得他妈笑得合不拢嘴,回家就马上把这一幕录了下来,天天循环播放,他的得意劲儿让人一看就知道。

反观郭德纲的故事,则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当他初次来到北京时,他是又黑又矮的小个子,连上舞台演出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竭尽全力去争取给人端茶倒水或者做杂务的工作。

我在后台待了好长时间,却一直没有等到上台的机会,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天津。

然而郭德纲这个人固执得很,为了他的相声梦想,不惜卖掉家乡的房子,再次闯入北京。结果呢?他的妻子离开了他,孩子只能交给父母照顾。

然而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对相声的热爱,他又再次回到北京。

而就在第三次北漂期间,我遇到了我的缘分。

那天李菁在茶馆里听了郭德纲的相声,他的嘴上功夫真是了得,当场就把兜里的钱全打赏给了他。

郭德纲对感恩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看到李菁年纪虽小,但对相声的热爱是真挚的,于是他掏出心窝子,分享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摸爬滚打经验。

这一讲让李菁感到十分震惊。

那时候的李菁,刚刚获得全国快板书一等奖,是北京曲协的知名人物。然而,这位前途无量的公子哥,却非要跟着郭德纲混。

老师们都很着急,说:“你这成绩毕业后肯定有很多好出路,怎么就死心塌地跟着一个草台班子呢?”

李菁根本不在乎这些,在他看来,郭德纲是那个能够把相声这门艺术发扬光大的人。

就这样,一个从小就享受着金汤匙的相声神童,一个为了梦想四处碰壁的苦命人,因为他们对相声共同的热爱,他们成为了最好的兄弟。

谁能想到,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后来竟然要一起共同支撑起德云社的一片天呢?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出乎人的意料。

1995年对于郭德纲和李菁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值得他们铭记。

就在这一年,他们和后来加入的张文顺一起,创立了"北京相声大会"。虽然说是创立,实际上这只是一个临时拼凑的小剧组,跟那些老牌相声社相比,简直简陋得难以言说。

但是这三个人决定要好好干一番事业,只是创业真的很难,就连房租都让他们头疼不已。如果不是李菁从小家境优渥,为他们掏腰包支付费用,这个小破班子恐怕连开张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尽管换了名字,但生活并未因此而好转。那时的德云社内忧外患。

外面整个相声圈都在排挤他们,而里面甚至没有一个新人能独当一面。每个月的房租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这帮人真的不怕苦,无论严寒酷暑,都能在风里雨里找到演出的机会。有时候一天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回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又接着干。

最惨的要数郭德纲了。为了赚钱养活德云社,他真是豁出去了。有一次,他被人关在玻璃窗里两天两夜,像猴子一样被人看。

在40度的高温下,在不透气的玻璃房中,人们的汗水像水龙头一样往下流,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吃饭、喝水、大小便都必须在里面解决。

周围的人把他当笑话看,郭德纲却咬牙挺过来了。你说这苦,李菁和张文顺哪个没吃过?他们三人相互扶持,一天天硬是撑起了德云社。

这段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和彼此的支持。那种同甘共苦的情谊是德云社最纯粹的时光。

真是遗憾,生活就这样,总是在你以为熬出头的时候,给你来个措手不及。你能想到吗?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张文顺却在2009年撒手人寰。

这一走,就像是给德云社的黄金岁月,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就在德云社陷入困境之时,一线生机终于出现了。

据传,郭德纲曾在一个玻璃房内被人当作猴耍,这让赵本山坐不住了。这位东北大哥二话不说,直接把郭德纲推荐到了《开心茶馆》。

这一推荐直接让德云社的发展如同春天一般。

你敢相信吗?一直被人嫌弃的德云社竟然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门口都快被人踏破了,抢票的场面比春运还火爆。

甚至在国外都已经传遍了德云社的大名,真是风光无限。

但是没过多久,麻烦事就找上门了。

首先是一场反对三俗的运动,将郭德纲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批判他的相声低俗,指责他破坏传统文化。对此,郭德纲并未做出过多回应。

然后他去代言了一款减肥茶,这导致他的名声更是雪上加霜。

眼看着郭德纲的名声一路下滑,如果不是侯耀文及时施以援手,德云社恐怕就会遭遇到无法挽回的局面。

随着德云社越来越出名,加入德云社学习相声的人也越来越多。郭德纲作为师傅,接收了很多徒弟,可是人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有人认为德云社在相声界占据了绝对优势,可能影响了其他相声团体的发展。

更糟糕的是,那些刚进门的新人,学了没几个月就被推到台上表演。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既让观众不满意,也让演员心里憋屈。

德云社在成名的路上,渐渐偏离了最初的艺术追求。从精心培养到快速推新,从追求艺术到追求商业,这些变化让李菁心急如焚。

李菁一直坚守传统,这让他对德云社的转变感到无奈和困惑。

说到底,成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带来荣耀,也能使你迷失自我。在德云社的这场考验中,终究改变了很多东西。

德云社的变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曾经的那个执着于艺术的小园子,如今已经变成了市值上亿的文化公司。弟子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粉丝簇拥,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更是高得惊人。

实际上,德云社似乎"赢"了。

然而,李菁对这些行为感到十分愤怒。

那些刚进门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就被推进了卖票房的舞台。

让他更加担心的是,德云社正快速地朝着"饭圈"的方向发展。徒弟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专注于把活儿说好,而是忙于经营人设、炒作话题。

李菁心里明白,他与郭德纲的分歧已经不单单是在同台说相声时配合的问题了。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分歧,其中包括一个坚守传统、一个追求与时俱进;一个执着于艺术追求、一个看重商业价值等问题。

这是一种比喻,把两种事物比喻成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现在的李菁,更多地投入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经典段子,还登上了地方台春晚,并且在今年被选为北京经开区曲艺家协会主席。

14年过去了,人们对李菁当初“因分钱不均而离开”的传言一直津津乐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李菁一直在意的并非钱财,而是一门艺术的根本。

有人觉得他不够世故,然而李菁从未后悔过。因为他深知,在守护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总得有人甘愿做那个“不合时宜”的人。

这就是人生,有时候,最好的朋友也会因为理想不同而选择分开。但至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对相声艺术的热爱。

0 阅读:0
大番茄聊一聊

大番茄聊一聊

行走历史长河中,坐看风起云涌时,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