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从炎炎夏天火起来的“青年夜校”吗?上了一天班的各地青年,不惜跨区跋涉,只为在一方有着同频喜好的空间里,花上两杯奶茶的钱,学点本事,卸掉一天的班气,为来日满血蓄能,成为圈子里瞩目的地方。
不同于夏季的长日漫漫,眼下,昼短夜长的沈阳即将进入冬季。白天在缩短,夜变得漫长,随之而来的还有时不时的降雪天气。没有考级、考证压力的这届青年,一腔热爱能否战胜自然变化,是否会选择冬歇?
与冬随行,“青年夜校”如何保持、延续青年人的学习热情?连日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陆续走进位于沈河区、和平区、铁西区的沈城青年夜校,一探究竟。
天气由暖转冷,热情略有缩减位于铁西区高地创投大厦的向日葵教育基地,在今年春天也开设了“青年夜校”课程。架子鼓、尤克里里、普拉提、书法绘画……基地负责人、80后的刘勇专门挑选了青年喜欢的主题。
虽然“向日葵”并不在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可夜校开课后,反响一直不错。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只靠口碑相传,学员便从沈河、大东、皇姑等四面八方迅即而来。课堂通常从19时开始,这也让原本以青少年教培为主的刘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时间过去了两个季节,刘勇始终乐此不疲,他甚至还与基地的老师们买了木质吉他,也打算在夜校有所收获。“跟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特别好。”
了解刘勇的人都知道,开设“青年夜校”,他一直都是赔本赚吆喝,用白天的盈利为夜晚输血,别看每堂课的课时费只是两杯奶茶钱,可教师都大有来头。架子鼓的小王老师,6岁开始学架子鼓,在京圈小有名气;尤克里里的老师是大学的外语教授,正常的出场费都是千元起步。老师素质高,学员学习不操心,相处得自然不亦乐乎。不过随着近来天气越来越冷,刘勇也发现,一些学员尤其是距离远的学员,来的频率不如夏天那么有规律了。
在沈河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记者也听到了“学员数量有所缩减”的声音。
个个深藏不露,都是靠谱的人记者也是在体验了一堂架子鼓课后,才对“青年夜校”的氛围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那是一个周中的夜晚,记者驱车半个小时来到“向日葵”,抵达时,课堂已经开始。架子鼓老师小王递给了记者两个鼓槌说随便敲敲。那天,教室里只有两个学员,一个是家住沈河的马姐,另外一个是刚从外地回沈的小旭,她们跟着小王老师学习敲打《离别开出花》。伴奏一起,三个人迅速进入状态,小王老师留着齐眉的发型,音乐进入高潮时,他会用甩头的方式为学员打拍、助兴。课堂环境轻松、学员状态放松,大家乐呵呵地就把技能收入囊中了。
敲得稍微好一点的小旭在休息时告诉记者,她才学了5堂课,能敲出调子了,在外地出差时,就想赶紧回家上课。马姐就更有劲头了,她工作的地方离学校有40分钟的路程,还得是路上顺利的情况,但马姐和小旭始终风雨无阻。
架子鼓的声音大,即便教室做了隔音处理,隔壁的尤克里里班也能依稀听到“咣咣咣”的敲击声。可尤克里里的学员丝毫不受影响,有时还会用整齐的弦乐声与隔壁呼应一二。舞蹈教室呢?长头发的女孩跳得有模有样,见到记者在门口观瞧,她还善意地说:“别害羞,在镜子里你能找到最自信的自己。”还真如刘勇说的那样,“和青年人在一起的感觉真不赖!”
当被问及学员从事的行业时,刘勇一笑,“不瞒你说,来“青年夜校”的年轻人,个个不简单。教师、医护、独立文化人……大家普遍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都是靠谱的人。”
想要青年坚持,先要弄清需求和众多经营“青年夜校”的主理人一样,刘勇也为夜校火起来后即将迎接的第一个冬天有所担忧,“‘青年夜校’不像普通的教培,没有考级、考证的压力,是否坚持、愿不愿意坚持,全凭学员的热情。学员普遍都有工作,临时加班、冬季极端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出勤率。”
可即便只有一个学员,刘勇也会坚持开课,学员少时老师的费用凑不上,他就自己掏腰包,其他的青年夜校也多少面临着相同的情况。“老师们都非常好,之前有位教化妆的老师,每天从中街过来,她在外边参加活动一小时近千元,来我这,上一个半小时只收150元。”有一回下课晚了,刘勇到楼下帮助授课老师协调车位,他才意识到150元的课时费都不够老师吉普车往返的油钱,“大家都觉得‘青年夜校’这种形式好,对丰富青年人的文化生活好、对城市未来发展好,都是情怀,半义务的。”
一味的外部注血终不是长久之计,良性的循环才是长存的合理模式。“我们和一些同行也在不断探索破解的方式,‘青年夜校’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扶持。一起走过寒冬,走进新的春天。”刘勇说,他也特别期待青年人以及社会各界集思广益,让沈阳的“青年夜校”四季红火。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 文并摄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