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苦等1小时才签订条约】
1月17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访俄抵莫斯科。抵克里姆林宫后,俄方告知因普京未准备就绪,请伊方在休息室等候或返回酒店。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被迫先离克宫,约一小时后,重返参与会议。
双方随后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涵盖战略、经济、国防及安全等多领域合作,明确了未来20年在关键领域的合作规范。
根据《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内容,其中几点条款颇为引人深思。
两国未结成军事同盟,故一方受袭时,另一方不提供军事援助,仅承诺保持中立,不支援袭击方,避免如朝鲜对库尔斯克般直接派兵。
二是不对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地区采取极端立场,既不承认也不反对,保持中立,不选边站队。
三是增进两国核能设施合作,涵盖民用核技术及核电站建设等领域。至于是否包含军事核应用,目前尚不清楚。
伊俄条约主要强化各领域合作,鲜少涉及军事。对当前俄乌战争,伊朗持中立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不干涉俄罗斯军事行动,不选边站。
另一方面,若伊朗未来遭受美国或以色列袭击,此系伊朗内部事务。俄罗斯既不会援美或以色列,亦不会挺伊朗。
【伊朗还不具备形成军事盟友的条件!】
伊朗与俄罗斯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表面鲜少提及军事,但相较于以往,两国实质上已趋向形成一种“准同盟关系”。
两国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持续加强,关系愈发紧密,这一切均奠基于和平、平等与公正的原则之上。
俄罗斯在中东利益重大,却未与该地区国家建立如与白俄罗斯、朝鲜般的严密军事盟友关系,这是为何?
其主要原因在于伊朗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变数极大。
伊朗为中东重要大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均占关键地位。传统上,也门胡塞武装、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及前叙利亚、伊拉克民兵组织等视伊朗为领袖,共同构成“抵抗之弧”对抗美以势力。
伊朗的最大弱项在于其善变的特性,经常表现出“摇摆不定”的态度。
伊朗欲与美国修好,但美国不屑一顾。因伊朗中东实力强劲,未完全世俗化,不愿屈从美国。美对伊朗盟友开战,实则意在削弱伊朗。
伊朗展现高度忍耐,面对攻击与谩骂不轻易反击,仅在国内民意难平时,稍作谴责并象征性地发射几发炮弹以示回应。
叙利亚政权更迭后,伊朗首要行动是与叙利亚划清界限,并尝试与美国修好,东西方立场摇摆。随后,伊朗迅速举行全国军事演习,并展示了导弹基地。
现今急于与俄罗斯缔约,虽未明确站边,但立场已清晰:伊朗不愿成为美国附庸。
俄罗斯担忧伊朗再生变故,故留有余地,未将伊朗视为当前适宜的军事盟友,为自己保留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