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新四军为商讨如何抵抗江苏一带越发猖狂的日军,当时任师长的粟裕在11月份将各区域的指挥官召集在一起,来商讨对策,即为“南坎会议”。因会议极为严肃,因此该会议仅有参与会议的人知道。
但在该会议结束不久,日军第60师师长小林信男就将日伪军高层集合在一起进行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上,小林信男拿出了一份记录着新四军详细动向的密报,在参会人当中,有一名伪军高层看完密报暗道不好,并冒险试探小林信男。
这人是谁?他为何会成为伪军高层?
冒险试探日军高层
这名打算出言试探的伪军高层名为施亚夫,是伪7师中将师长,在小林信男召开的这次会议中,他看到小林信男拿出的新四军密报,既担忧又不解,担忧的是如果小林信男真的按照这份密报进行策划,那么新四军将面临沉重的打击;但是南坎会议刚刚结束,会议中的所有内容都是新四军极为重要的军事机密,小林信男又是如何得知?
考虑到这里,施亚夫顾不得自己身在敌军腹部,便冒险出口进行试探:“密报中提到南坎的两面临海,如果新四军对我们形成包围,那么我们必定会全军覆没,毕竟新四军太过‘狡猾’,我们又如何确保这份情报的真实性?万一是新四军故意发给我们的假情报呢?”
听到施亚夫的“合理”推测,其他一众高层应声纷纷附和:“考虑得对啊,共产党那么‘狡猾’.....”“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我们还是别上当了”......
小林信男看到会议室内这样的场景很是愤怒,他觉得自己的威严被挑衅的,便斥责道:“你们是在质疑我们特高课出来的人吗?如果不是有着十足把握,我是不可能制定这次计划的!”
施亚夫看到小林信男这样的反应,确定了这份情报的真实性,并且日军的间谍已经安插在新四军的内部,这对于新四军而言非常不利,不仅会导致对日寇的打击行动会失败,也会导致无数通知暴露在日军眼前,思索到这里,施亚夫便开始计划着如何将情报传送给新四军的粟裕。
回到师部后的施亚夫立刻将情报画成简笔画,塞进了香烟盒中,派情报员立刻送出去,那么施亚夫为何要帮助共产党?他又为何会成为伪军高层?
安插在敌人心脏的“尖刀”
其实,施亚夫是一名我军专门派到敌人内部的红色特工。
施亚夫1915年在江苏南通出生,家里是工人世家,是一个妥妥的无产阶级家族,而在1928年,施亚夫参加了如皋起义,不仅如此,两年后,15岁的施亚夫就已经成了江苏省内的唯一一支红军部队中的其中一位营长,当之无愧的少年英雄。自红14军被敌人打散之后,施亚夫也从战场厮杀转入到我军地下工作之中。
但在1934年,年仅19岁的施亚夫因为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抓到,判处15年,但在监狱里,施亚夫不仅没有被国民党压迫到放弃为革命奋斗的目标,甚至在监狱里抓紧时间进行各方面的学习。
在被关进监狱的第四年里,日军对南京展开了进攻,他们的飞机将施亚夫所在的南京监狱炸毁,施亚夫也趁这个机会从监狱中“逃脱”,但在监狱中被关押四年的施亚夫早已与组织失去联系,但他没有气馁,而是想到了“找不到组织,就让组织来找我”的方法。
想到这里的施亚夫就开始自己组建抗日小队,在敌占区内进行行动,由于单打独斗给施亚夫的队伍造成了很大的补给以及均需困难,正在施亚夫为队伍着急时,一支伪军打了败仗,施亚夫便和他们用食物进行交换,获得了不少的枪和子弹,慢慢地,施亚夫的小队打出了名声,也终于在1938年,施亚夫与组织获得联系。
在1940年2月,由于战略部署的需要,施亚夫在上级领导的批准下,成立了南通县的宪兵特务队,借此来吸引汪伪部队的注意,在队伍不断壮大之中,这支“宪兵队”在1941年成为了绥靖军第7师,施亚夫也成为了伪中将师长。
施亚夫带领的这支部队名声越来越大,如愿以偿得吸引到了汪伪部队的注意力,在经过汪伪部队一番试探后,被其收编,施亚夫也成功地打入了伪军高层,极受重用。
施亚夫在伪军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了组织上交代给他的情报工作,他整日周旋在日军和伪军之间,稍有差池便将万劫不复,为了能够不明显且安全地将消息传出,施亚夫与叶飞决定以火柴和香烟来传递情报。
如果是一盒零星不满的火柴,说明敌军派出了一支小队进行行动;如果是一满盒的火柴,则说明日军派出了一整个大队进行行动;但如果是香烟,就说明情况很危急,日军派出了一个连队还要多的兵力进行行动。
拯救我军的大英雄
此时还在南坎参加会议的叶飞一收到来自伪军内部施亚夫传送来的简笔画情报,立刻将领导干部追回,并告诉他们需及时改变行动路线,与此同时,他与粟裕商讨之后,决定将新四军的所有电报设备关闭,避免敌人使用信号追踪,粟裕也命令部队立刻进行转移。
施亚夫此次传送信息的及时,使得新四军在敌人进行“清乡”行动之前及时撤离,避免了大批损失的出现,而在新四军进行撤离时,施亚夫心里还惦记着特高课特工潜伏在我军内部的事情,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刺探出潜伏在我军的提供是谁,也送出了第二份简笔画情报。
刚刚安定的粟裕在根据地收到了来自施亚夫的第二份情报,这份简笔画上画着一个带着耳机的电台,想到“南坎会议”的泄露,粟裕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派人将电台科长叫到办公室,其还疑惑之际,粟裕掏出配枪将这名特高课间谍击杀。
而小林信男的“南坎清乡”计划失败之后,也再也接收不到任何来自新四军内部的消息,便怀疑当日在场的伪军高层中存在共产党的“间谍”,施亚夫也在被怀疑之列,组织上为确保施亚夫的安全,进行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后,安全掩护施亚夫完成了撤离。
1944年1月,回到根据地的施亚夫受到了组织上的热烈欢迎,组织还为这名深入敌人心脏的英雄召开了欢迎大会。
2010年11月23日,这名英雄在南京逝世。
建国后,粟裕经常评价施亚夫:“他是拯救我军的关键所在,没有他的肝脑涂地,你们就看不到我,也见不到现在的新四军。”
施亚夫的一生都在为党的事业奋斗,为自己的革命信仰奋斗,谨以此文向这位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