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相继去世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老一辈人拼了命都要生个儿子

老叶说点事二 2025-02-24 08:25:10

来自网友温女士投稿:

“为什么很多老一辈人拼了命都要生个儿子?”

过去的三四十年里,我一直以为这都是老一辈人重男轻女,认为儿子才是他们真正的后代,没有儿子就没了希望。

然而,6年前父母相继离世后,我多次回到娘家,才渐渐明白,其实老一辈人执着于生儿子,是有更现实的原因。

我今年41岁,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是一个纯女户家庭。

在我的记忆里,尽管父母是淳朴的农民,但他们也有着旧思想,非要生个儿子才会满意。

我出生后,父母就不准再生了。可父母为了生个儿子,竟然偷偷地生。

4岁那年,母亲怀上第四胎,开始显怀时,母亲就被父亲送去了山里的远房亲戚家。可惜母亲东躲西藏,又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四妹,这让父母很是失望。

四妹出生后,父母曾想把她送人,然后再偷偷生一个。但那时候根本没人要女儿,四妹送人无望,接着因为抓得严,四妹不久就被发现了。家里因此被处罚,母亲被送去做了节育手术。

原本家里的条件就不好,因为四妹的出生,让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以前还有两间带厨房的公家房住,处罚过后,房子被收回,全家六口人只能住在两间破房子里,没有厕所,没有正式的厨房。

只能在屋檐下用木板隔出一间小房子,用作烧火做饭的厨房和简易马桶房。因为占用这点地方,还时常跟邻居发生争吵。

小时候的日子真的很苦,母亲生四妹时,由于营养不良,又早早下地干活,落下了一身病痛。四妹三岁那年,她的身体就垮了,没法干重活。

家里少了个大人干活,大姐和二姐小学没上完就被父亲退学,抓回家里帮忙。

我算是好点,可以正常读书,但读完初中后,家里没钱供我继续读书,即使我成绩还不错,也考上了县城的高中。

因为没书读,我对父母有过怨恨,为啥要生那么多孩子,又为啥要为了生个儿子这么冒险!如果不生四胎,我们家或许不会那么穷苦,我和大姐二姐也不会没书读。

为此,初中毕业那个暑假,叛逆的我跟父母大吵了一架。

可父母的观念就是,只有男丁才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家里没儿子,有再多女儿也不会幸福。

听着他们左一个儿子右一个儿子,满是对儿子的期盼,我更恼火了。没机会上高中,我就赌气跑去县城打工,一年半没回过家。

在外面找不到工作,没饭吃,没地方住,我都一个人扛着。

幸运的是,在我最叛逆、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我的丈夫。他是工厂打工的,公公当时是这个工厂的小干部,通过这些关系,我进了工厂,有了工作和住宿的地方。

在工厂待了一年多,大概是觉得自己可以跟男孩子一样挣钱养家后,我才重新回了家。

可是,就算我在城里出息了,也经常给父母钱,但父母还是时常为膝下没个儿子而失望。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儿子,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

酒过三巡时,一说起家里的苦难,父母都会抱怨为啥四妹不是个儿子!

每次看到父母这样想要儿子,我就很生气,觉得他们太重男轻女了。我们女儿家同样是人,努力起来也不比男的差。

为了证明女儿也可以超越儿子,我很努力工作挣钱。

在23岁嫁人前,就通过打工挣的钱,加上大姐二姐嫁人换来的彩礼,在老家旁边,为父母建了四房一厅的小平层。

而四妹也在房子建好的那年考上了大学。我们四姐妹算是给家里争光了,一点也不输村里很多有儿子的家庭。

可父母只是短暂地高兴了一下,每次回到家,还是会念叨如果有个儿子在身边,他们的晚年就享福了,这个家也完整了。

一听到他们这样说,我总会有点厌恶地回应:“有儿子又能咋滴,不孝顺没本事,照样吃苦受罪。”

然而,我却从未想过,对于老人而言,有些情感和陪伴,是我们做女儿无法给予的。

直到父母相继离世后,我才慢慢明白,老一辈人拼了命都要生个儿子,也并非完全是重男轻女,而是家里有儿子,真的无比重要。

6年前父母都走后,我们四姐妹又各自嫁人,娘家的房子就空置了。每次回去都让人感觉莫名的失落和凄凉。

记得父母走后第一年,我回娘家祭祀,本想回去小住,但时隔一年回去,一打开大门,就发现家里的环境很是糟糕。

家具落满灰尘,老鼠、蟑螂的粪便到处都是。好好的木柜子被老鼠咬了几个洞,电视机坏了,有些线路也短路了。

最悲催的是,和平房相接的老瓦房也因漏雨没及时修缮,墙体出现裂缝,随时要倒塌。看见眼前这一幕幕,我瞬间泪湿了眼眶。

往后这几年里,虽然我年年都有回去,但我们四姐妹却没再聚齐过。

大姐嫁得远,觉得娘家没人了,回去路费要花很多钱,没啥意思;二姐回来过一次,觉得回家很无聊也没再回来;

四妹算是勤快的,和我回来过三次,但去年生了二胎后,到现在有一年半没回来过。每次相聚,都是我主动去见她们,很少她们主动回来。

那一刻,看见四姐妹如此难以相聚,我就意识到,没有兄弟的娘家,在父母去世后,就如断了线的风筝,再无归宿。

再看看周围有儿子的家庭,每到节日那样的热闹,我也发现,如果家里还有个哥哥或弟弟,这个家就不至于这么落败和冷清了。

父母走后,除了家里变得冷清,就连亲戚们的关系也变淡了。

父母还在时,亲戚之间来往都还能彼此热情。而这几年父母不在,我替父母走亲戚时,却有种说不出的冷淡。

不管是父亲那边的亲戚,还是母亲那边的亲戚,也不管我多么热情,那些亲戚对我的到来,都少了很多往日的亲昵,更多只是一种应付和客气。

就像前年,我去参加母亲娘家亲戚的喜宴时,看着那些表兄弟姐妹,都是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的。而无兄无弟的我,只能跟一些不是很熟的长辈拼桌而坐。

本想和那些表兄弟姐妹聊聊,但多年没走动就如同外人一样,只能聊上几句,就无话可聊了。

在那些亲戚眼里,我们家就像绝户了一样,没必要来往,自动屏蔽了我,往后很多事,都没再通知我。

今年年前,我时隔一年再回来祭拜父母时,发现老家的房子已经垮塌,模糊了边界。邻居在建房时,就故意往我家侵占了一米多的位置。

我上前去理论,可人家还很有道理地说他们没占用我家地方,只占用了公用过道而已。

后来找了村头的堂叔出来作证,对方又改口说全家都没人了,我的户口也迁走了,老房子倒塌后,这地方就不属于我们家的了,他爱怎么建就怎么建。

这件事闹来闹去,最终到现在都没个结果,也好像不会有结果的,毕竟我家没兄弟,就没了后,哪还有地位?

父母去世这6年里,经历了这么一番事情后,我才渐渐明白:父母当初拼了命想要生个儿子,并不是因为他们重男轻女。

而是他们明白,只有家里有儿子才能让这个家一直延续下去;才能让出嫁的女儿有可以回来的娘家;才能稳住各种亲戚关系;守住家里每一寸土地;以及保护好我们这个家的脸面和地位。

同时,这也是很多老一辈人的想法吧!

0 阅读:0
老叶说点事二

老叶说点事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