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邮吞吐量是指机场处理的货物和邮件的数量,是衡量其货运业务规模、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2024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263个,货邮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9.2%至2006.2万吨,较2019年增长17.3%,创下历史新高。其中,34个货邮吞吐量超过10万吨,同比增加3个;合计占全部境内运输机场的93%,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同比增长16.8%至1130.6 万吨,较2019年增长6.2%;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85.1万吨,同比增长6.4%,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国际航线同比上涨22.4%至875.6万吨,较 2019年增长35.6%。
分地区来看,华东高居第一,占比36.7%,但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其次是中南34.8%,提高2.5个百分点;华北、西南各占10.7%,分别提高0.7个、0.3个百分点;东北3.2%,西北2.4%,分别下降0.3个、0.2个百分点;新疆占1.5%,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长三角机场群、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珠三角九市、京津冀机场群、成渝机场群分别完成货邮吞吐量616.1万吨(同比增长8.7%)、430.7万吨(同比增长17.2%)、197.8万吨(同比增长27.6%)、152.2万吨(同比增长28.4%),全国占比分别为30.7%、21.5%、9.9%、7.6%。
从省份来看,湖北成为最大黑马,去年货邮吞吐量同比增加130%至106.4万吨,排名从全国第十跃升至第五。这主要得益于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出色表现,其货邮吞吐量同比大涨252.7%至86.5万吨,排名由2023年第16上升到第5。
花湖机场坐落于湖北省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2022年7月通航,2023年4月开通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同年第三季度全面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货运航线94条,累计引进签约亿元以上临空产业项目225个。
值得一提的是,花湖机场已取代新郑机场成为中部第一航空货运枢纽。今年力争新开和加密货运航线20条以上、总航线数突破百条,货邮吞吐量同比提升20%以上。有相关机构预测,未来五至六年时间,花湖机场有望冲至第三。
浙江排名第四,但吞吐量同比下降1.4%至107.3万吨。主要是因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同比下滑9.2%至73.5万吨,这也是货运吞吐量前二十强机场中唯一出现下滑的。自2021年达到顶峰(91.41万吨)后,便呈连续下降趋势。今年年底,长三角第一个专业性国际货运枢纽——浙江嘉兴南湖机场将投入运营,规划到2035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23万吨。
前三名占全部境内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1.5%。北京排名第三,“两场”货邮吞吐量实现176.96万吨,同比增长30.13%。首都国际机场已拥有进口冰鲜水产品、肉类等5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大兴国际机场在2024年迎来了首个外航全货机国际航班。
上海退居第二,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1%至420.6万吨,全球城市排名提升至第二。截至去年底,两大机场通达全球48个国家的291个航点(其中,120个国际及港澳台航点)。
广东上升至第一,完成货邮吞吐量434.9万吨,同比增长17.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分列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第二、第三,前者三期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货站面积将由目前的超50万平方米扩展到超100万平方米,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以上。后者随着深畅国际货站、东区国际快件一号货站项目(新快件货站)、东区国际转运一号货站项目、南区转运库项目等物流设施项目建设推进,货邮处理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