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如果你满心以为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是一记重磅利好,迫不及待、一头扎进股市,那大概率你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投资新手,一不小心,便可能沦为被无情收割的 “韭菜”。
要知道,投资绝非简单的跟风操作,面对这样的政策消息,我们得深入剖析、细细琢磨。
事实上,从短期视角来看,这一方案反而是个利空因素。资本市场犹如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博弈场,其中的炒作浪潮,大多依赖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当大家普遍对未来前景充满乐观,觉得市场大有可为之时,当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入,试图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如今这个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一经落地,就如同一场华丽的演出落下帷幕,短期利好已然兑现。此时不少敏锐的资金环顾四周,发现短期内似乎再难寻觅到其他足以刺激市场大幅上扬的明显利好因素,出于风险考量与收益预期,他们便毫不犹豫地选择短期内卖出手中的筹码,落袋为安。
真正成熟的投资者,恰似经验老到的航海家,在波涛汹涌的投资海洋中,总能精准地把握航向。他们不会被一时的利好消息冲昏头脑,而是懂得透过现象直击本质。
就拿这个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来说,它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放在一个更为长远的时间轴上去考量 ,是一场持久战,而非短期的速战速决。
政策解读:中长期计划,短期难 “给力”咱们看看方案里的关键内容,主要措施包括:
提升商业保险资金在A股的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
对国有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实行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当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权重不高于30%,3-5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
此外,对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也有相应要求。
从这些表述就能看出,这是一个着眼于长期的计划,短期内对市场几乎没有直接影响,更多的是起到信心支撑作用。既然只是信心支撑,那当这个支撑落地,资金撤离也就不难理解了。
投资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在市场一片火热、消息落地的时候买入。不是说这个时候绝对不能买,而是不能仅仅因为这个消息就冲动买入。现在利好已经公布,市场在利好出来前也涨了好几天,从短期来看,这个时候其实风险不小。
剖析本质:资本市场,服务对象决定走向判断一个政府文件对未来市场的影响,得从根本上分析。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什么?是它的服务对象。
如果资本市场以投资者为核心,那所有规定和措施都会围绕如何给投资者创造更多机会和利益,那些无法给投资者足够分红的企业就该退市,长期下跌或跌到一定程度的企业也得退市。
我们的退市规定里有一条,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低于1元就会退市,这是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做法,美国的标准是一美元,差不多7块人民币。
要知道,上市公司无论在哪里上市,市值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只是货币计价不同。要是把退市股价标准提高到7块钱,那A股市场得有一大批企业面临退市。这就说明,退市规则虽然有了,但如果真要帮投资者筛选优质企业,这个口子还得再开大一些。
看一组数据,2024年A股新上市公司100家,退市52家,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这表明当前市场引进的企业数量比退市的多,上市门槛相对宽松,退市门槛却依然严格。
所以,市场的本质改变了吗?并没有,它现在还是主要服务于企业融资,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都会被写进业绩汇报里。只要这一点不变,市场资金就容易倾向于投机。大家都去投机,市场就还会延续以往的走势。
投资关键:把握宏观预期,屏蔽干扰我们看待当下市场,绝不能只因为六部门发布了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领导关注的是融资规模、交易量规模,而投资者关心的是涨幅。规模大可不代表涨幅就一定高。
当下市场被看好,关键在于对未来宏观预期改善有信心,这才是支撑市场向好的核心因素。只有宏观预期改善,才会立刻带来大量增量资金,进而推动股价上涨。
成熟的投资者不会因为利好兑现就买入,而是会在估值较低、未来仍有良好预期的时候出手。虽然从某个时间点看,这两种买入行为可能相似,但背后的逻辑截然不同,这也决定了将来的卖点和最终投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
我们对2025年的中国市场依然看好,但这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关系不大。我们看好的原因,是对今年中国经济触底反弹有信心,特别是3月份将出台的财政政策规模,会是今年上半年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是2025年年底能看到CPI重回2% 以上,那就意味着今年整体宏观经济有大的改善,因为CPI重回2%背后,是一系列经济数据和市场信心的改变,这也是整个市场目前所期待的。
所以我们要关注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其他的都可以当作干扰信息,不管是短期利好还是利空,市场的中长期大逻辑目前还没有改变。
在投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政策、消息满天飞,但很多都无法对市场产生长期决定性影响。一个投资者能否筛选和屏蔽这些干扰信息,决定了他在投资道路上能走多远。
投资新手就容易被这些信息干扰,看到突发利好文件就匆忙买入,第二天市场一跌又急忙卖出。要是这样操作,只能说明对市场的理解还不够成熟。像成熟投资者一样思考,就是要学会理解现象,洞察本质。
文本来源@老丁是个生意人 的视频内容
白云
特么的,利好时不跑难道利空时跑?跑得掉么?
东山
无论什么大资金进场,表面是护盘,本质都是赚钱,那赚谁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