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坞摇石寻文踪,挥毫泼墨抒心胸。采风寻胜意深远,文化传承兴正浓。”5月26日,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在佛堂镇画坞坑村举行名为“画坞坑采风,摇石里寻胜”的文学采风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地探访,深入了解义乌的自然美景与文化底蕴,进一步探索和解读佛堂“一个镇就是一座城”的文化奥秘。


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有(排名不分先后):徐敢、陈爱芳、王和清、徐惊、张琳琳、骆正葵、杨王丽、金香娟、王志坚、陈焕、王瑞宏、朱友良、朱德高、陈超、吴文军等。


画坞坑以其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生活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这里的小桥流水、古朴民居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田园诗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参与者在这里不仅能够亲身体验水乡的宁静与美丽,还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从画坞坑向北行进数里便是摇石里。摇石里,又名安石里或窑石里,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这里山峦叠翠,溪流潺潺,山水相依,奇石遍布,被誉为义乌的“九寨沟”。参与者们在这里进行了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寻找灵感,进行文学创作。


一位参加今天采风活动的文学爱好者,即景口占几句表达感受:“画坞坑中夏意浓,摇石里寻古韵踪。水声潺潺绕山涧,绿意葱茏掩古松。文人墨客齐聚首,笔走龙蛇抒心胸。山川秀丽人陶醉,心旷神怡乐无穷。时光遗忘仙境在,古村风貌韵无穷。心随云卷云舒去,梦与鸟飞山水中。画山画水画坞坑,小桥流水景不同。画溪风物自然美,令人流连兴正浓。”


在这次活动中,参与者游历了画坞坑和摇石里的自然景观,深入了解了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据《义乌县志》记载,画坞坑历史上称为画溪,是南江流入义乌的重要段落。而摇石里则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成为了众多文学和艺术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


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徐敢先生表示:这次“画坞坑采风,摇石里寻胜”的活动,是一次文学采风,是一次文化深度的交流和心灵的洗礼。通过这样的活动,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文学的兴趣,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这次活动也是“大美佛堂”第四届全国新古体诗大赛的内容之一。
其参赛时间至2024年7月31日止。大赛征文要求突出作品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与新时代新征程相匹配、读者喜闻乐见的新古体诗;尤其欢迎以“挖掘佛堂人文,吟诵佛堂美景,讲述佛堂故事,传播佛堂风华”为创作主轴的体现义乌佛堂镇风貌的优秀作品;参赛作品必须符合新古体诗“思想美、意境美、韵律美”的“三美”定位,除不讲究平仄、对仗外,诗句应押韵,并力求工整,七个字或五个字为一句,以八句、四句起始,句数不限,以三首一组为限;参评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撰文丨肖君图片丨陈焕编辑丨金滢编审丨CF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