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去上坟,见稚童趴坟头有端倪,他扔出墨斗逃过一劫
在清末民初那会儿,关外有个名叫柳河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名叫李老三的木匠。
这李老三手艺高超,心地善良,平日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需要打造物件,都会来找他。
李老三这人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年的清明时节,他都会去城外给去世多年的老爹上坟。
这一年清明,天刚蒙蒙亮,李老三就背上工具袋,揣上几个干粮,踏上了去城外坟地的路。
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一路上鸟语花香,可李老三却无心欣赏,因为最近他遇到了一件怪事。
大概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李老三正在家里做活,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咚咚咚”的敲击声。
他放下手中的活计,出门查看,却发现啥也没有。
起初他还以为是邻居家的猫来捣乱,也就没放在心上。
可之后连续几个晚上,敲击声总是准时响起,吵得他无法入睡。
李老三心中起疑,决定守株待兔。
到了第四天晚上,他提前躲在门后,手里还握着一根木棍。
子时刚过,敲击声再次响起。
李老三猛地拉开门,却发现门外空无一人,只有一阵阴风吹过,让他打了个寒颤。
这事他跟谁也没说,毕竟说出来也没人会信,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转眼间,李老三就来到了老爹的坟前。
他放下工具袋,开始清理坟头的杂草。
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是把坟头整理干净了。
李老三坐在坟前,拿出干粮,一边吃一边跟老爹诉说着最近的遭遇。
就在这时,一阵孩童的哭泣声忽然从不远处传来。
李老三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座新坟前,一个穿着红衣的稚童正趴在坟头上,哭得撕心裂肺。
李老三心中一惊,这大晚上的,怎么会有孩子在这里?
他起身走了过去,想劝劝那孩子。
可当他靠近后才发现,那孩子面色苍白,双眼紧闭,嘴角还挂着血丝,显然已经没了气息。
李老三心中骇然,这分明是个死孩子,咋还会哭呢?
就在这时,那孩子忽然睁开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李老三吓得连连后退,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那孩子见状,竟从坟头上爬了起来,一步一步朝他走来。
李老三想跑,可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根本动不了。
他环顾四周,想找样东西防身,可啥也没找到。
就在这时,他摸到了工具袋里的墨斗。
李老三急中生智,一把抽出墨斗,朝那孩子扔了过去。
墨斗在空中划出一道黑色的弧线,正好打在那孩子的身上。
只见孩子浑身一颤,发出了一声惨叫,随后便化作一道黑烟,消失在夜空中。
李老三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连忙起身回家。
一路上,他都在回想刚才发生的那一幕,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回到家后,李老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了一阵敲击声。
那声音跟之前晚上听到的敲击声一模一样。
李老三猛地坐起身,抄起一根木棍,蹑手蹑脚地来到院子里。
他躲在门后,透过门缝往外看。
只见一个身材矮小,浑身漆黑的人影正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不停地敲击着院墙。
那人影的头奇大无比,几乎占了身体的一半,看起来十分诡异。
李老三心中一紧,难道刚才坟头上的孩子就是这东西变的?
就在这时,那人影忽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过身来,直勾勾地盯着门缝。
李老三吓得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被他发现。
好在那人影并没有发现门后的李老三,而是转身离开了。
李老三见状,连忙打开门追了出去。
他一路狂奔,跟着那人影来到了镇外的一片荒地上。
只见那人影在一座孤坟前停了下来,随后便消失不见了。
李老三上前查看,发现那座孤坟的墓碑上刻着一个陌生人的名字。
他心中起疑,这坟里埋的到底是谁?
为啥会有如此诡异的东西守在这里?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墓碑上的泥土被吹散了一些,露出了下面的一块黑布。
李老三上前掀开黑布,只见下面竟然是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
那尸体身穿红衣,面容扭曲,看起来死得十分凄惨。
李老三心中一惊,这尸体不就是坟头上那个孩子的模样吗?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李老三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随后便失去了知觉。
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躺在了家里,而身边则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那老者见他醒来,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你终于醒了。”李老三一脸茫然,问道:“老人家,你是谁?
我咋会在这里?”老者叹了口气,说道:“我是镇上的风水先生,名叫孙半仙。
你遇到的那东西叫‘墓童’,是死在坟地里的孩子所化的厉鬼。
它们喜欢趴在坟头上哭泣,引诱过路的人前来查看,然后趁机害人。
幸好你身上有木匠的墨斗,那东西最怕的就是木匠的墨线,所以才没能得逞。”
李老三闻言,心中恍然大悟。
他回想起之前晚上听到的敲击声,问道:“老人家,那晚上敲击院墙的东西,也是那墓童搞的鬼?”孙半仙点了点头,说道:“没错,那墓童想害你,所以才故意弄出声音来引诱你出门。
幸好你及时发现,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李老三听后,心中一阵后怕。
他感激地看着孙半仙,说道:“多谢老人家救命之恩,不知那墓童如何才能彻底除掉?”孙半仙沉思片刻,说道:“要想除掉墓童,必须找到它的尸身,然后用火烧掉。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灭它。”
李老三闻言,决定按照孙半仙的说法去做。
他带上工具袋,跟着孙半仙来到了那座孤坟前。
只见孙半仙从怀里掏出一张黄符,贴在了墓碑上。
随后,他让李老三用墨斗在墓碑周围画了一个圈,防止墓童逃跑。
一切准备就绪后,孙半仙点燃了火把,扔进了坟坑里。
只见火焰瞬间腾空而起,将坟坑里的尸体烧成了灰烬。
与此同时,一阵凄厉的惨叫声响起,那墓童终于彻底消失了。
李老三看着眼前的熊熊大火,心中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的木匠,竟然会遇到如此离奇的事情。
好在有惊无险,总算是平安度过了这一劫。
自那以后,李老三再也没遇到过什么怪事。
而每当清明时节,他都会去给老爹上坟,同时也会去那座孤坟前烧些纸钱,祭奠一下那个不幸死去的孩子。
毕竟,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那个孩子的不幸离世啊……打那以后,李老三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还是会想起那晚的遭遇,心中难免有些后怕。
不过好在有惊无险,他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清明。
这天一大早,李老三就背上工具袋,揣上几个干粮,准备去给老爹上坟。
临出门前,他特意去了一趟孙半仙家,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孙半仙笑着摆摆手,说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你日后行事小心些便是了。”
李老三点点头,辞别了孙半仙,踏上了去城外坟地的路。
一路上,他回想起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间,他就来到了老爹的坟前。
他放下工具袋,开始清理坟头的杂草。
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是把坟头整理干净了。
李老三坐在坟前,拿出干粮,一边吃一边跟老爹诉说着最近的遭遇。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他忽然看到不远处那座孤坟前,竟然出现了一道模糊的身影。
李老三心中一惊,难道那墓童又回来了?
他连忙站起身,抄起身边的木棍,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
当他靠近后才发现,那身影竟然是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老太太。
老太太满头白发,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十分可怜。
李老三心中起疑,这老太太咋会出现在这里?
他上前问道:“老人家,你这是咋了?
咋会一个人在这里?”老太太抬起头,用浑浊的眼睛看着他,说道:“小伙子,我是从外地逃荒来的。
这几天饿得实在不行,就想着来坟地里找点吃的。
没想到却迷了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李老三闻言,心中一阵酸楚。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也是穷得揭不开锅,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于是,他连忙拿出干粮和水,递给老太太。
老太太接过干粮,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李老三看着老太太的样子,心中更加难过。
他问道:“老人家,你家在哪里?
我送你回去吧。”老太太摇了摇头,说道:“我家太远了,回不去喽。
小伙子,你是个好人,能不能帮我挖个坑,让我死在这里算了。”
李老三闻言,心中一惊。
他没想到这老太太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连忙劝道:“老人家,你可别这么想。
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你活着,就有希望。”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道:“小伙子,你不知道。
我这一辈子,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如今老了,也没个人照应。
活着还有啥意思?”
李老三闻言,心中更加难过。
他想起自己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于是,他说道:“老人家,咱俩也算是同病相怜。
你要是不嫌弃,就跟我回去吧。
我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一口饭还是有的。”
老太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泪光。
她拉着李老三的手,说道:“小伙子,你真是个大好人。
我这一辈子,都没遇到过像你这样好的人。”
就这样,李老三带着老太太回到了家里。
他给她找了件干净的衣服换上,又给她做了一顿热乎的饭菜。
老太太吃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那以后,老太太就留在了李老三的家里。
她虽然年纪大了,但手脚还算利索,能帮李老三干点家务活。
李老三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有啥好吃的都给她留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太太的身体也越来越好。
她经常跟李老三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有时候还会唱几句小曲儿。
李老三听着她的歌声,心中充满了温暖。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天,老太太忽然病倒了。
李老三请来了镇上的大夫,可大夫却说老太太年事已高,恐怕是时日无多了。
李老三闻言,心中悲痛欲绝。
他守在老太太的身边,看着她一天天消瘦下去,心中十分难过。
老太太似乎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她拉着李老三的手,说道:“小伙子,谢谢你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
我这一辈子,能遇到你,也算是值了。”
李老三闻言,泪如雨下。
他说道:“老人家,你别这么说。
能遇到你,也是我的福气。”
老太太笑了笑,说道:“小伙子,我死后,你就把我埋在镇外的那片荒地上吧。
那里风景好,我也好看着你。”
李老三点点头,答应了老太太的请求。
几天后,老太太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老三按照她的遗愿,把她埋在了镇外的那片荒地上。
从那以后,每当清明时节,李老三都会去给老爹和老太太上坟。
他坐在坟前,拿出干粮和水,一边吃一边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有时候,他还会唱几句小曲儿,就像老太太当年那样。
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
李老三也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
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他始终坚持着每年去给老爹和老太太上坟。
有一天,李老三病倒了。
他躺在床上,气息奄奄。
家人们围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痛苦的样子,心中十分难过。
李老三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他拉着家人的手,说道:“我死后,你们就把我埋在镇外的那片荒地上吧。
那里风景好,我也好看着老爹和老太太。”
家人们闻言,泪如雨下。
他们答应了李老三的请求,准备在他死后,把他埋在镇外的那片荒地上。
几天后,李老三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家人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埋在了镇外的那片荒地上。
从此,那里又多了一座新坟。
每当清明时节,都会有人来这里上坟,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而那座孤坟前,也时常会出现一些鲜花和纸钱,仿佛是老太太和李老三在相互陪伴着,守护着这片土地。
故事讲到这里,也就算是讲完了。
咱们说书人讲究的就是个因果报应,善恶有报。
李老三一生行善积德,最终得到了善终。
而那个不幸死去的孩子,也得到了李老三的祭奠和超度。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遇到啥困难,只要咱们心存善念,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迎来美好的明天。
打那以后,李家的故事在镇上传得沸沸扬扬,老一辈的人都说,这是李家祖坟冒青烟,积了大德了。
可李老三的儿子李柱子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这都是命,是老天爷的安排。
李柱子是个实在人,跟他爹一样,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吃。
他娶了个媳妇叫翠花,也是镇上的,两口子感情好,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翠花是个贤惠的女人,家里家外一把手,把李柱子照顾得舒舒服服的。
可李柱子心里总有个疙瘩,那就是他爹李老三留下的那个遗愿。
每年清明,他都得去镇外的那片荒地上坟,给他爹、他爷爷,还有那个不知道名字的墓童烧纸。
每次去,他心里都挺不是滋味,觉得这一辈子活得没啥意思,就像他爹说的,都是命。
有一天,翠花看李柱子又坐在院子里发呆,就问他:“柱子,你这是咋了?
整天愁眉苦脸的。”李柱子叹了口气,说:“翠花,你说咱这辈子活得值吗?
整天就是干活、吃饭、睡觉,一点意思都没有。”翠花一听,笑了:“你这是咋了?
咋突然想起说这些?
咱这辈子虽然没啥大出息,但平平淡淡的不也挺好的吗?”
李柱子摇摇头,说:“不好,我觉得咱就像那地里的庄稼,一年到头就是等着被收割,一点自由都没有。”翠花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你这是说的啥话?
咱庄稼人不就是靠天吃饭吗?
你咋还嫌弃上了?”
李柱子一看翠花生气了,连忙赔笑:“翠花,你别生气,我就是随便说说。
我这不是觉得咱这辈子都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面吗?”翠花一听这话,心里就明白了。
她叹了口气,说:“柱子,我知道你心里咋想的。
可咱这辈子就是庄稼人,咱的根就在这片土地上。
你要是想出去看看,那就去吧,我支持你。”
李柱子一听这话,眼睛就亮了:“真的吗?
翠花,你太好了!
我这就去收拾收拾,明天就走!”翠花一看李柱子这么激动,心里也很高兴。
她给李柱子收拾了几件衣服,又给他准备了一些干粮,送他出了门。
李柱子这一走,就是半年。
他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也遇到了很多人。
他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值了。
可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翠花病了。
李柱子一看翠花病了,心里就慌了。
他连忙把翠花送到医院,医生说翠花是劳累过度,需要好好休息。
李柱子一听这话,心里就愧疚得不行。
他觉得这都是自己的错,要是自己不出去,翠花就不会这么累了。
翠花在医院住了几天,就回家了。
李柱子天天在家照顾翠花,给她做饭、洗衣服、端屎端尿。
翠花看着李柱子这么辛苦,心里就很高兴。
她觉得这一辈子能嫁给李柱子,真是值了。
有一天,翠花对李柱子说:“柱子,你带我去镇外的那片荒地上坟吧。
我想去看看你爹、你爷爷,还有那个墓童。”李柱子一听这话,心里就酸了。
他点点头,说:“好,我明天就带你去。”
第二天,李柱子租了一辆马车,带着翠花去了镇外的那片荒地。
他们来到坟前,给李老三、李柱子的爷爷还有那个墓童烧了纸。
翠花看着那些坟头,心里就感慨万分。
她说:“柱子,你看这些坟头,都是咱家的根啊。
咱得好好活着,对得起他们。”
李柱子点点头,说:“翠花,你说得对。
咱得好好活着,对得起他们。”说完这话,他忽然觉得心里豁然开朗,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从那以后,李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不再整天愁眉苦脸,而是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他带着翠花一起种地、养鸡、养猪,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们还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李小柱,一家人其乐融融。
有一天,李小柱问李柱子:“爹,咱家为啥每年都去镇外的那片荒地上坟啊?”李柱子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心里就充满了希望。
他说:“儿子,那是咱家的根啊。
咱得记住他们,对得起他们。”
李小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爹,我知道了。
我以后也要像你和娘一样,好好活着,对得起咱家的根。”李柱子一听这话,心里就高兴了。
他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值了,因为他有了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媳妇,还有一个温暖的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柱子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他们成了镇上的富裕户,可他们依然保持着庄稼人的本色,勤劳、朴实、善良。
每当清明时节,他们都会带着儿子李小柱去镇外的那片荒地上坟,给先人烧纸、磕头。
而那个墓童的坟头,也越长越高,越长越大。
镇上的人都说,那是李家的祖坟显灵了,给李家带来了好运。
可李柱子知道,那都是因为自己和翠花记住了先人的恩情,好好活着,对得起他们。
就这样,李家的故事在镇上传了一代又一代。
每当有人提起李家的时候,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们是好人,有福气。
而李柱子一家人也始终保持着那份善良和朴实,成为了镇上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