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爆料称,达闼机器人于近日陷入危机,其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广州分公司等大门紧闭,水电供应中断。
相关人士还指出,早在2024年,达闼机器人就频频爆出各种负面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欠薪、裁员等问题,有部分媒体也指出,达闼存在商务履约、拖欠款项等问题。知情人还展示了其两百多人的维权群,其中不乏部分已经跳进业内某些机器人公司的技术中高层。
达闼也注意到网络舆论,4月2日在其公众号发表了声明以正视听。
达闼机器人到底怎么了?我们盘点了达闼的发展历程以及关键事件,试图找到达闼发展的部分真相。
▍达闼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一度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全球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公司围绕“机器人服务于人、达闼服务机器人”的战略使命和“云端智能,连接未来”的美好愿景,旨在通过持续引领云端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让云端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帮助人类完成4D(如枯燥、肮脏、危险、甚至困难的)工作,让人类尽享更美好的生活。
2015年到2018年是达闼的早期发展时期。在成立初期,达闼发布了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平台,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全球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前五强、中国最具竞争力AI企业Top25等。
2019年到2023年,达闼迎来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达闼不仅跻身为独角兽企业,还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与产品落地。人形机器人Cloud Ginger XR-1、Cloud Ginger 2.0,以及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HARIX OS、海瑞OS 5.0等相继问世。达闼的创新成果显著,此时已申请超过2000项专利,其云端机器人专利更是位居全球第一。
当时有部分专家辞去职务,来到达闼参与相关研究工作,达闼风头一时无两。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23年,达闼机器人已经完成了至少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54亿元,其估值更是飙升至30.77亿美元(约223亿元),在中国机器人独角兽企业中名列前茅。
然而,尽管达闼手握如此顺风的一副牌,却在2024年传来诸多负面消息。
▍达闼的调整?
从2024年起,达闼便进入了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时期,或者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战略调整”时期。
2024年年初,有媒体报道指出达闼陆续出现欠薪、裁员等现象。这些情况也得到达闼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的证实。
他承认:“公司业务的确遇到很大困难,为此进行了人员缩减,同时战略调整,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云端大脑等业务,目前正在积极融资,拓展业务,并努力解决前员工的‘欠薪’问题。”
近日,达闼机器人又被曝陷入“停摆危机”,部分场地关闭,以至于网上出现了“闪崩”“爆雷”“倒闭”等负面标签。
更尴尬的是,达闼陷入危机这一事件恰好碰上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近期的“泼冷水”式言论,导致达闼即将倒闭的言论喧嚣尘上。
值得注意的是,达闼在2020年将总部设立在上海,而北京则是其分公司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如前所述,达闼在上海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已人去楼空,但相较之下,北京分公司的状况反而稍显乐观。
尽管办公区域仅能容纳数十人,但在这有限的空间内,达闼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倒闭传闻实则难以查证。
而且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达闼还推出人形双足机器人XR4等产品,并与香港上市公司国华、天津津南区政府、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展开合作,基本盘还在运行。
达闼虽陷入种种风波,但也没有放弃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继续深耕,他们的“战略调整”正在加速进行,试图解决此前遗留的问题并重振往日的荣光。
正如黄晓庆回应的那样:“达闼只是中国众多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也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先行者,科技创新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坎坷很正常,只要持续努力,砥砺前行,一定会成功。最后由衷期待社会各界能给予帮助、关心和爱护。”
▍结语与未来
有知情人透露,实际上达闼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在于商业模式的困境。多款机器人产品研发后,却没有看到太多的合作案例,大多是展览展示以及政企宣传。
尤其在2024年人形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出,展示各类绝活的当下,达闼的产品可以说已经滑落跌到了第二梯队的水平。
有投资人直言:达闼一度拿到一手好牌,如今连像样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都拿不出,商业模式更是没有形成闭环。
另一方面,经历了十年的达闼,也缺乏一些创业公司的“心气儿”。
团队从招人到调动资源,已经很难实现完整且具备动力的闭环,大多数人到离职都没有经历完整的研发工作。严重时部分员工还存在拿薪资不到岗的情况,欠薪、欠款更是使其信誉全无。
有知情人最后对记者尖锐指出,如今的达闼是挂着老企业的牌子,养着闲人,找政府狮子大开口,没有创业气质,也船大难掉头。
达闼的困局,团队想解决,但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