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鹅腿阿姨”火出圈了,引清华、北大、人大三校学子“争抢”。
从寂寂无名到被全网的人所熟知,连续几日以来,社交平台上都被鹅腿阿姨霸屏,而阿姨的生意也因此人满为患,在小摊前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和人群,大家都想尝一尝这个被清华、北大争抢的鹅腿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有的人过来的目的单纯是鹅腿阿姨的老顾客,通过在微信群提前下单,然后领取自己鹅腿的。
更多的人则是通过社交平台知道鹅腿阿姨的事情之后,尝尝鲜的!
还有的是因为鹅腿阿姨已经成为了巨大的流量,专门带着自己的直播器材进行现场直播的!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原本做生意的摊位前,现在人满为患!
那么, 鹅腿阿姨是因何一夜走红的呢?
鹅腿阿姨姓陈,今年54岁,和丈夫梁师傅都是江苏连云港人。20多年前,夫妻二人来到来到北京打拼, 这些年,两口子在工地卖过盒饭,也在北大卖过水果,还干过烧烤。
2018年,两人开始在北大卖鹅腿,慢慢的, 夫妻两人制作鹅腿的过程中 ,逐渐总结出一套口感极佳的配方,鹅腿逐渐在北大打开市场。
一开始两人是摆摊售卖鹅腿, 风里来雨里去的, 非常辛苦, 后来在北大学生的帮助下, 陈阿姨建立了“鹅腿微信群”,先由同学们提前一天在微信群里预约, 陈阿姨和梁师傅按照订单制作, 第二天约定好时间配送到学校门口。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摆摊问题, 也减少了销售时间, 另一方面, 由于只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配送过来, 陈阿姨夫妻有了充足的时间在家制作烤鹅腿。
根据陈阿姨讲, 他们家的鹅腿都是她亲手冲洗、切配、腌制和烤制的,供货商把鹅腿肉配送到家后,每天早上6点多陈阿姨就起床开始收拾,两只手被冷水泡得指关节肿大……一直忙到晚上天黑。
互联网时代, 大家都知道, 微信群其实是一个很方便的沟通社群, 随着铁粉越来越多, 陈阿姨的鹅腿口碑也越来越好, 后来居然传到隔壁的清华大学。
于是应清华大学的一些孩子要求, 陈阿姨又转而去人大卖了一年的鹅腿。
陈阿姨的微信名就叫鹅腿阿姨, 久而久之, 鹅腿阿姨也就成了同学们对她的线下称呼。
而最近一周, 因清华大学学生的“盛情邀请”,陈阿姨又开辟了清华大学的配送鹅腿业务。
然后北大、人大和清华的学生们就在互联网上“吵起来了”,争论清华抢走了原本属于北大的鹅腿阿姨,这一吵不要紧, 事情随着社交媒体的发酵, 逐渐向周围扩散, 引发互联网的关注。
这一吵不要紧, 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没吃过的一听三所高校为一只鹅腿吵起来, 总要抱着好奇的心理去尝试一下。
一来二去, 阿鹅腿阿姨就火了。
可能会有朋友问, 这群孩子是有多无聊啊, 阿姨卖她的鹅腿, 你买你的不就是了?
还别说, 这事是有原因的。
因为鹅腿阿姨夫妻两人是个体经营, 规模有限, 所有的鹅腿、所有的制作流程, 都是陈阿姨和梁师傅两人一起操作的。
这就带来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产量有限。
据陈阿姨说, 他们每天最多只能做两百多个。
而随着口碑的扩散, 吃鹅学生越来越多, 最后导致鹅腿供不应求。
有清华学子一口吃的, 北大的学子就要痛失一次鹅腿。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说法, “清华北大争抢鹅腿阿姨”登上热搜。
“清北人三大高校吵起来了!我以为他们在搞学术,结果是在抢鹅腿?”
经过社交平台发酵后,“鹅腿阿姨”的生意更加火爆,从网友分享的现场排队图片和视频来看,用顶流来形容也不为过。不仅线下要排长队,“鹅腿阿姨”线上的微信群也是热闹非凡,“每个群只接受20个预订”,有限的数量让吃鹅腿变成了清北学生们“最幸运的事”。
“听说每个群里每天只接受20个人预订,光我知道的清华就有9个群了。”
当然了, “清北争抢鹅腿阿姨”说到底, 是一个段子,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鹅腿阿姨手艺的喜欢, 大家用一种打趣的方式, 捧红了鹅腿阿姨, 也表现了这些高校学子对生活的热爱。
只是,走红以后, 各方用来的人群也同样给鹅腿阿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鹅腿阿姨”登上热搜榜,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来去订单, 有人尝试能不能抢到一只,但更多人是在围观,甚至不少主播跑过来蹭流量,现场架起直播设备,直播陈阿姨售卖鹅腿的过程。
笔者直言, 就连清北学子,又有多少是因为真的喜欢鹅腿才来围观的呢?此时此刻, 你要说你不知道鹅腿阿姨, 你都不好意思做清北学子了。
11月29日,“鹅腿阿姨”陈阿姨在社交账号发视频,哽咽表示压力太大了。视频中阿姨直言自己就是平平常常的人,只想安心做烧烤,人流量太大,压力太大,这两天不敢干活了。
很多人苦心孤诣想走红, 因为走红就意味着流量, 流量就意味着财富。但陈阿姨却并不喜欢这种处境。
那么,陈阿姨为何会哽咽, 有为何压力太大?
其实真相并不难理解。
首先第一, 陈阿姨的鹅腿,原本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加上产量有限,走红和不走红, 对陈阿姨的生意都没有太大帮助。
要说走红能够让陈阿姨的鹅腿销量在上一个台阶, 那于情于理, 大家都是开心的, 陈阿姨也获得了回报。对吧?
第二, 有人就问了, 既然产量不够,为何不开连锁经营, 网上甚至有人放话,陈阿姨还是太朴实了, 换了我早就在清华北大人大分别开个分店了。
那么, 你有没有想过, 为何这五年以来, 陈阿姨都没有开店?甚至连雇人扩大个体规模都没有?
这个道理不便展开细讲, 鹅腿阿姨不论多红, 也是外来人口,这么多年,为何没能在北京安下自己的小家, 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大家意会就可以了。
第三,鹅腿阿姨最近一直被围观,被各种网络媒体消费, 被各大网络主播蹭流量, 事情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本来淳朴的样子。过度的消费必然带来最终的反噬, 以及不可预测的走向。
历经多年世事的梁师傅相比早已看透了这一切,在采访中 ,梁师傅直言:
“我们不会玩微博,上热搜这事也是同学们告诉我的。今天很多人过来围观,让我们挺不安的。其实我们不想太张扬,平平淡淡就行。”
梁师傅甚至对记者表示,最近两天就先不出摊了, 至于以后,“先看看再说” 。
我在写到这里的时候, 一条北京晚报的新闻弹出:“目前,这股“鹅腿热”已经蔓延到大学食堂。昨天,人大食堂说已经“突破烤鹅腿卡脖子技术”,于当天下午售卖烤鹅腿,售价同样15元,暂时限量500只。刚到售卖时间,食堂就已经排起长队。”
这则新闻的末尾, 作者盛赞高校的举动赢得许多本校学生的夸赞和外校学生的羡慕。在他们看来,这也体现出高校对学生心声的聆听和重视。
看完,我哑口无言。
当人群纷纷散去,这场流量的盛宴,最终的结果, 一定是回到最初,甚至是最初的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