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当晚,取遗诏的隆科多为何故意迟到?看了他的行踪就懂了
前言:深夜惊变
康熙六十一年隆冬,北京城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畅春园内,积雪映照着微弱的烛光,寒风吹过,更添几分肃杀之意。
当康熙爷驾崩的消息传来,各个角落都弥漫着不安的气息。此时此刻,按理说应该立即前往取遗诏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却迟迟未现身畅春园。
这位掌管京城防务的重臣,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刻反常地"姗姗来迟"?他究竟在等待什么?
往事留痕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隆科多就已经察觉到不寻常的征兆。当时康熙爷秘密召见他,破天荒地询问了京城各处要地的防务部署。
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自然对京城的每一处关隘、每一道城门的布防了如指掌。他恭敬地一一作答,却在心里暗暗记下了这次反常的问询。
当时康熙的脸色格外凝重,手中捏着一封密诏,久久没有说话。殿内烛火摇曳,映射出两人各异的身影。
最终,康熙将那封密诏郑重交到隆科多手中,嘱咐他将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番举动,无异于将整个清朝的未来交到了他的手上。
暗流涌动
回到当下,畅春园内的气氛越发紧张。老八胤禩身边簇拥着一群心腹,他们不时交头接耳,显然在密谋着什么。
胤禩表面故作镇定,实则心急如焚。他派出的密探传来消息,称隆科多正在德胜门一带活动,这让他更加坐立不安。
与此同时,张廷玉等朝中重臣也在密切关注局势。这些饱经沧桑的老臣深知,一旦继位出现纷争,必将动摇国本。
他们一边派人催促隆科多,一边暗中观察各方动向。特别是当他们得知西北边军有异动的消息后,更是忧心忡忡。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九胤禟竟在此时派人联络了镇守通州的将领范度。范度掌管通州水师,若能得其相助,无异于为胤禟增添了一份重要筹码。
就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被软禁的老十三胤祥突然获释,这个消息在各方势力中引发轩然大波。胤祥虽然被囚多年,但其在军中的影响力犹存,此时获释,无疑会改变当前的力量对比。
值此之际,隆科多选择在德胜门观察局势,实在是用心良苦。
他深知,无论是西北边军,还是丰台大营的兵马,要进入京城,德胜门都是必经之路。
枭雄心思
夜色渐深,德胜门上的隆科多仍在密切观察着城中动向。作为九门提督,他手握京城防务大权,深谙其中利害。
此时的他,早已看透了各方势力的布局。老八一派虽然声势浩大,但军心并不稳固;老九虽有通州水师为援,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调动。
就在此时,一名亲信急匆匆赶来报告:丰台大营有异动。原来,大营统领成文运已经开始调兵,准备策应老八胤禩。
隆科多闻讯后不动声色,他深知成文运此人性格急躁,最容易被人利用。往日里,成文运没少在暗地里结交王公贵族,这次倒向老八,也在意料之中。
形势突变
然而,变数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当消息传来说老十三胤祥手持金牌令箭前往丰台大营时,隆科多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多年来在朝廷中摸爬滚打,他太明白这种局势下,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改变大局。胤祥虽被软禁多年,但其在军中的威望犹存,加上手持金牌令箭,足以号令三军。
丰台大营内,成文运正准备调兵,突然看到胤祥出现,一时间惊得说不出话来。当金牌令箭亮起的刹那,成文运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军令如山,胤祥当即接管了大营指挥权,并开始布置兵力。那些原本准备支持老八的将领们,此刻也纷纷改变立场。
更关键的是,隆科多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知,早在半月之前,一批密信就已经送到了各个重要关隘。
这些密信的内容虽然不得而知,但从各处将领的反应来看,显然是在为今日的局面做准备。
尘埃落定
当胤祥领军向畅春园开进时,隆科多终于等到了他要的时机。
此时的畅春园内,老八胤禩正焦急地等待成文运的援军,却不知大势已去。张廷玉等重臣看到隆科多到来,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隆科多手持遗诏,神色庄重地走向大殿中央。他的"迟到"不是犹豫,而是等待这个最恰当的时机。
当遗诏展开的那一刻,殿内鸦雀无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立皇四子胤禛为皇太子,即皇帝位......"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如同惊雷炸响。
看着满殿震惊的面孔,隆科多内心却异常平静。他想起了康熙当年的那番话:"为君者,当以社稷为重,以黎民为本。"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那番话的深意。
胤禛即位后,朝中虽有人对隆科多的"迟到"颇有微词,但他只是淡然一笑:"大清江山,岂能儿戏?选在最适合的时候觐见新君,正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事后有人问他,为何在那个关键时刻选择在德胜门观察?
隆科多意味深长地回答:"立国之本,在于安民。唯有确保京城安定,才能保证国本稳固。"这番话虽是平实,却道出了他作为九门提督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