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十年调水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湖北日报视频 2024-12-13 07:41:17

湖北日报讯(记者艾红霞、通讯员秦建彬、郑雁林)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来,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十年来,南水北调工程显著提升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有效促进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一滴“南水”,翻山越岭,千里奔波,给北方带去民生之水、生态之水和发展之水。

目前,“南水”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到现在的120毫克/升,开水壶里的水垢明显减少。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工程利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的富余水量,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沿线50余条河流恢复勃勃生机。

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国南北方的优化配置,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当初的规划设计都得以实现,效益日益显著,而且安全运行十年,我倍感自豪。”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持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说。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在维护工程安全方面,中线工程安装10万支安全监测仪器、1万多部监控设备,并综合运用北斗卫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对工程运行全天候监控。在维护水质安全方面,中线工程全线设有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0个水质固定监测断面,建设全断面智能拦藻装置。今年以来,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超过I类水质的天数达到270天,保障了受水区1.14亿人的饮水安全。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的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截至目前,工程主隧洞掘进已超过3.3公里,沿线21条支洞掘进总计超13.9公里,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5.4亿元。工程建成后,将连接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届时中线的年调水量将从95亿立方米提升到115亿立方米。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