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罗马假日》上映后,奥黛丽·赫本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她出色的外表、精湛的演技,引得无数男人为之倾倒,但就是这样一个天使般的女人,一生的情路却极为坎坷。
2018年,一本名为《约翰·肯尼迪与杰姬·肯尼迪》的著作出世,让赫本的私生活再次暴露在人们眼前。
作者克里斯托弗·安德森在书中揭露了,赫本与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暧昧关系,引起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曾任白宫秘书的玛丽也回忆,赫本曾多次前往肯尼迪的办公室探望,“她就像天鹅一样优雅,拿着一把细长的红色雨伞……但也展露非常性感、非常调皮的一面。”
由此,两人间的神秘过往似乎确有其事,但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1929年5月,一个天使般的女孩出生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她就是赫本。
赫本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她的家境十分优渥。
父亲是掌管英格兰布鲁塞尔银行分行的总经理,母亲是荷兰皇室直系血统的后裔,从小就受尽了宠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按理说,像这样一个女孩本该一生幸福无忧,但命运往往不如你所想。在赫本六岁那年,她的父母感情破裂,多次争吵之后,她的父亲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
在父亲离开之后,赫本母亲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对她充满了控制欲,一度干预她的日常生活。一夕之间,赫本原本幸福的小家化为了泡影。
也正是赫本父亲的离开,给赫本造成了深深的伤痕,导致赫本在成长过程中一度缺乏父爱,成年后面对感情丧失安全感。
赫本还没来得及抚平父亲离去的伤痛,生活的苦难就再次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赫本和母亲所居住的小镇,位于荷德边境。二战爆发后,这里自然也成为了纳粹占领的土地。
那之后的事情,是赫本一生的噩梦。当时赫本的母亲为了保护她,篡改了她的身份文件,为她制造了一个假身份,但这个身份从来没有被合法登记过。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赫本都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甚至在满是老鼠的地下室生活。
苦难总是充斥着赫本早年的生活,但她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优雅的态度,这都要归功于她所热爱的芭蕾舞。
帮她抚慰失去父亲的伤痛,支撑她在战乱中继续生活,也是她一生中最美丽的梦想。然而,不是所有梦想都会被实现,赫本最终也没能踏上她心爱的舞台。
二战结束后,赫本带着母亲一起来到伦敦,一边寻找工作,一边寻求机会继续学会芭蕾舞。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赫本因为年龄、身高以及早年营养不良影响发育等原因,被告知不适合成为芭蕾舞蹈家。
这个消息对于赫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生活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痛苦而停下脚步。
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赫本开始兼职模特,并多次参加歌舞团的演出,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金风玉露一相逢是金子总会发光,赫本初入演艺圈,一开始只能演一些小角色,没过多久,因其出色的外表和演技,被派拉蒙电影制片厂相中,出演了《罗马假日》。
单单说剧情,《罗马假日》并没有多么出彩,但是赫本的演出却引起了无数人谈论。她在剧中饰演的安妮公主优雅大方,俏皮可爱。
她以精湛的表演将一个追求自由、不甘束缚、最终却担负起自身责任的女性形象展现在大屏幕上,让人一度觉得,她就是安妮公主本人。
播出次年,《罗马假日》就斩获了六项国际电影大奖,赫本也成为美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缪斯女神”。一时之间,街头巷尾,赫本的每一件穿搭、每一个造型都成为了时尚经典。
从青涩到成熟,从素雅到高贵,赫本在各种风格中切换自如,无一不令人赞叹。毫不夸张地说,赫本凭借一己之力颠覆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审美观。
哪怕到了现在,赫本风也并未过时,仍在时尚界占有一席之地。
事业上一帆风顺,感情上却是一塌糊涂。在爆红之前,赫本原本打算和男友詹姆斯·汉森结婚,但在亲友的反对以及双方长期处于异地的情况下,两人最终选择了分手。
爆红之后,赫本片约不断,马上接到了新戏,在新戏中与男主角威廉·霍登朝夕相处,暗生情愫。
虽有好感,却从好友那里了解到,霍登风流成性,私生活混乱,不仅离过多次婚,现在还不是单身,家中甚至还有两个儿子。
在朋友的劝阻之下,这段短暂的感情最终无疾而终。
赫本并非滥情之人,她只是天生敏感多情,又极度缺爱,在童年的阴影下,她极度渴望有一个如父亲般的爱人。
能够呵护她、照顾她,和她携手一生、白头到老,但两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让她十分痛苦。正在赫本为感情痛苦不堪时,年长她十二岁的肯尼迪出现在了她的身边。
其实,在《罗马假日》播出后,肯尼迪就成为了赫本的粉丝。两人相识之时,肯尼迪还只是一名议员,已经名利双收的赫本却一头扎入了爱河,自愿做起他的情人。
肯尼迪
身边爱慕者无数的赫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当时的肯尼迪还不是美国总统,但肯尼迪家族却赫赫有名,可以给赫本事业上的保护。当然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肯尼迪完全符合赫本对另一半的向往,他风度翩翩,又才华横溢,为人幽默且张弛有度,对赫本更是关怀备至。
在肯尼迪的身边,赫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关爱,这让她原本缺少父爱的心理得到了慰藉。
自古英雄爱美人,肯尼迪也不能免俗。哪怕他身边围绕着无数的美人,他也很难将目光从优雅、精致的赫本身上挪开。
这个风流成性的男人,有过的情人无数,更是曾经和多名好莱坞女星有染,曾经说出“如果不每天换一个女伴的话,一定会头疼生病的。”的放荡之言。
然而,在面对赫本的时候,肯尼迪会下意识将自己放荡的这一面收敛起来,甚至断绝了自己和大多数情人的关系,给了赫本一个完美的情人形象。
也许正是因为肯尼迪对赫本不加掩饰的沉迷,让赫本一直念念不忘,哪怕是后来肯尼迪为了当选美国总统,和杰奎琳结婚后,两人还保持了两到三年的地下恋情。
一个是名声响亮的奥斯卡影后,一个是美国史上最让人敬重的总统,作为公众人物的两人,想要在众多媒体的眼下隐藏自己的行踪,其实是很困难的。
两人秘密交往没多久,肯尼迪就被曝出了“婚外恋”的丑闻。其实,从美国的文化环境来说,总统拥有多个情人,虽然不是很雅观,但也是一种个人魅力的体现。
可如果过于滥情,势必会受到公众的抵触,从而影响到连任。
此时的肯尼迪正处在风头浪尖,如果说之前的风流韵事可以看作是总统的个人性情,那么,将和赫本的恋情公之于众,无疑是会结束肯尼迪个人的政治生涯。
更何况,美国的执政两党向来水火不容,如果被他们抓住把柄,肯尼迪离下台也不远了。
再加上当时的赫本,刚刚凭借着《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在公众面前树立了优雅端庄的个人形象,让自己的演艺事业更进一步。
如果此时将与总统的地下恋情公布,不仅苦心经营的人设就此崩塌,也会让之前的一切付之东流,赫本的演艺生涯也可能就此结束。
因此,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要将这段地下恋情牢牢封印起来。即便如此,赫本与肯尼迪两人也不愿意分开。
在“情场老手”肯尼迪的建议下,两人制定了一整套相处方案,让这段地下恋情持续的时间更为长久。
为了“避嫌”,两人不在任何公开场合共同露面,一切公开“互动”通通都以隔空喊话的形式展开。
曾经有记者问过肯尼迪最喜欢哪部电影,肯尼迪脱口而出,“《罗马假日》”,这也不失为是一种隐晦的告白。
不仅如此,两人在每次幽会的时候,都会尽力避开媒体,甚至连自己最信任的下属,都不曾告知。同时,肯尼迪还将身边所有知道两人恋情的人花重金买通,确保万无一失。
有情饮水饱。虽然这段感情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的祝福,甚至让双方都处在尴尬的位置,但只要想到对方,所做的一切似乎也都是值得的。想必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了。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肯尼迪自认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是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很早就知道了。
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但是为了丈夫的前途,她只能选择保密,甚至为了隐瞒真相,杰奎琳还要在媒体面前想发设法地展现两人间的恩爱与甜蜜。
可这样的婚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注定是一场悲剧。
在肯尼迪妻子的配合下,这段恋情自始至终从未被媒体发现,这也使得两人更加有恃无恐,交往愈加紧密。
同时,常年的偷情给两人带来一种隐秘的刺激感,让两人的关系更加牢固。
鱼和熊掌自古不可兼得,哪怕已经高居总统之位,江山和美人,肯尼迪也只能择其一。
这样隐秘的关系持续两三年后,在妻子的多次胁迫,以及外界的种种原因下,这段地下恋情终于结束。
后来的赫本嫁为人妻,肯尼迪也不再似当年英俊潇洒的模样,成为了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时间似乎把一切都变了样,但两人之间的联系却从未停止。
然而,再美好的故事,也有结束的那天。1963年11月22日,为了协调党派间的关系,肯尼迪和夫人杰奎琳前往达拉斯市,准备之后的演讲。
为了表现得亲民,肯尼迪乘坐了敞篷跑车,并计划在达拉斯最繁华的街区站起来和民众挥手示意。
为了让民众能够看清总统的脸,车辆行驶得非常慢,肯尼迪也时不时向身边的群众点头问好,一切看似进行得十分顺利。
就在车辆继续平稳向前行驶的过程中,随着街道对面传来的三声枪响,跑车上的高大身影也随之倒下。
肯尼迪身中两枪,伤势过重,等到了医院,早就停止了呼吸,根本来不及抢救。
当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到赫本耳中时,她正在拍一部电影,听闻此消息,悲痛欲绝,当即就要求剧组停止拍摄,为肯尼迪祈祷。
自己则退出人群,独自一人回到车厢,放声痛哭。她想,她和她爱的那个男人终究再也无法相见了。
肯尼迪的死讯给赫本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生活还要继续。为了抚平心中的痛苦,赫本不得不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工作上。
她一边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一边参加各种慈善活动,拯救了无数不幸的人,甚至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
虽然在感情上一再受到伤害,但赫本从未停止对爱的渴望,她相信,只要真心相待,自己一定会找到可以相伴一生的灵魂伴侣。所幸,赫本这次的愿望并没有落空。
在一次拍摄中,赫本偶然结识了罗伯特·沃德斯,虽然两人到最后也没有结婚,但罗伯特却和赫本相伴到老,也算是全了赫本最后的心愿。
赫本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造成她自身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其实是幼年时父亲的离去,这使得她对任何亲密关系都没有安全感。
一旦恋爱结婚后,就会陷入被抛弃的恐惧中,无论自己爱的是什么,到最后都很害怕失去他。
回过头来看,赫本年轻时的感情生活似乎就是这段话最好的说明。不过幸好,在故事的最终,有一个人陪着赫本走过了最后的岁月。
1993年,赫本身患癌症去世,当时陪在她身边的正是罗伯特。赫本的一生都是一个传奇,这样一个女人竟然甘愿做他人的情人长达多年,实在让人难以费解。
特别是纵观赫本和肯尼迪两人的生活经历,相互交集实在太少,单单凭借一本笔记和秘书的只字片语,就判定他们之间有私情是否太过果断?
特别是这段爆料后,赫本的粉丝都难以接受,他们很难相信,自己心中向往的女神竟有如此经历。
然而,真相究竟如何,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参考资料[1]《现代妇女》,《天使在人间——永远的奥黛丽·赫本》
[2]《北京档案》,《从“约翰·F·肯尼迪遇刺档案肯尼迪遇刺档案”看美国档案解密与开放》
[3]《青春期健康》,《永远的奥黛丽·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