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存量房贷利率的集体下调和转按揭政策的传闻,更是牵动着无数购房者和金融机构的心弦。
那么传闻究竟是真是假,所谓的转按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市场有此传闻也可以说是民意的一种反馈。
自202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重政策调整,旨在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其中,存量房贷利率的集体下调被视为重要一环。
据国盛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2024年某周新房成交同比大幅下滑,显示出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成为缓解居民债务负担、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举措。
早在2023年,央行便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据央行披露,该政策执行首周,就有高达98.5%的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完成了下调,合计涉及4973万笔、21.7万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4.27%,平均降幅达0.73个百分点。
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部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发房贷利率的持续走低,使得存量房贷利率再度显得偏高。
存量房贷利率明显高于新发放贷款利率,这就成为了众多高位接盘购房者心中的一根刺。
当前,新发房贷利率普遍低于存量房贷利率,这种差距不仅加剧了“提前还贷”现象,也对银行的净息差和营业收入构成了压力。
因此,从稳定市场、减轻居民负担、增强消费信心的角度出发,存量房贷利率的进一步下调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这也是响应国家“房住不炒”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相呼应的是,关于转按揭政策的传闻也愈演愈烈。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正在考虑进一步放开转按揭业务。
所谓转按揭就是允许存量房贷客户与银行重新协商房贷利率,甚至可以选择将贷款转移至其他银行。这一政策若得以实施,将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次重大变革。
但“转按揭”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其实所谓的转按揭业务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7年之前,多家银行曾开展过转按揭业务,但随后因监管政策收紧而逐渐退出市场。
当时,取消转按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炒房行为、防止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带来的金融风险。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居民债务负担的加重,重新放开转按揭业务的呼声日益高涨。
倘若转按揭政策实施落地,必然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对于购房者而言,转按揭将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选择,有助于降低还款压力、节省利息支出。
其次,对于银行而言,转按揭业务将加剧行业内的竞争,促使银行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贷款利率以吸引客户。
尽管转按揭政策具有诸多潜在优势,但其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如何平衡银行利益与购房者需求、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不过针对上文中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转按揭”等问题,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表示,暂时没有接到监管方面的意见,也没有征求过商业银行各方面的意见。他认为,该政策目前还没有得到确认。
但王良也提到,如果推出转按揭相关政策,会对银行业的存量按揭利率带来一定的影响。他相信,宏观监管部门会对此做好充分的论证和研究。
最后,可以说存量房贷利率的集体下调和转按揭政策的传闻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重要动向。
可以说一但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缓解居民债务负担、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也是众望所归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