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银行净息差延续收窄趋势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成破题关键

曾刚开始 2024-06-16 12:50:33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总资产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力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同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不良贷款率1.59%,与上季基本持平。 在六类主要监管指标数据中,商业银行净利润和净息差表现是关注焦点。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57%,较上季末上升0.63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4%,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作为核心盈利能力指标之一,银行业净息差收窄趋势进一步加剧。2023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由当年一季度的1.74%降至1.69%。而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再度下降至1.54%,较去年四季度又下降15个基点,首次跌破1.6%关口。从近日公布的上市银行一季度年报看,上市银行净息差也普遍出现下降。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净息差下滑与贷款利率下行、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因素有关。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主动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降,一季度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安全资产缺乏现象抬头的情况下,银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通过下调贷款利率来激发融资需求。另外,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效应在今年一季度显现,推动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净息差进一步下行。 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背景下,专家普遍认为,为稳定净息差,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实际上,有关部门和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以优化负债结构、减轻负债端成本压力,呵护净息差空间。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维护市场合理竞争秩序,强化存款利率调整效果,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商业银行纷纷叫停手工补息、停售长期限大额存单、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等。 “手工补息本是银行用于勘误的工具,异化为高息揽储的手段后,被银行用来给大企业客户违规补贴存款利息,大客户存款利率‘明降暗升’。”有业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近期,随着手工补息问题逐步规范,银行此前调降存款利率的效果将进一步释放,利差收窄压力也会减轻,有助于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健经营的能力。 “关于银行净息差能否企稳,一方面,取决于银行的负债管理成效,我们看到,很多银行正在努力优化负债结构,压降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存款;另一方面,要看贷款端利率能不能企稳。”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银行整体保持盈利,资产质量良好,经营稳健,净息差压力将倒逼银行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转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记者。 面对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不少银行“双管齐下”,在稳定净利息收入基本盘的同时,着重开辟业务增长新路径,加快培育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发展新动能,提升非息收入贡献。《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净息差收窄的环境下,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呈现增长趋势。这表明银行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度有所降低,转变对资本驱动增长这一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增加中间业务等轻资本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共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非利息收入占比达25.63%,较2023年四季度的19.93%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增厚非息收入、改善营收结构依然是下个阶段银行发力的重点。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各家银行要挖掘非息业务增长点,还需要做好包括精准洞察客户需求、加强市场研判、优化产品和服务结构、增强投研能力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功”。 资本是商业银行抵御各类风险的重要屏障,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资本充足率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指标。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4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7%,均较去年四季度上升。董希淼表示:“这主要是‘资本新规’实施导致的计算口径变化,不可直接比较。” 谈及如何加快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董希淼认为,银行需要加快发展轻资本业务和中间业务,适当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减少资本占用。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统筹运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工具,如适时通过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
0 阅读:0

曾刚开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