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别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家的烦恼。”
这句话是我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次我问她:“妈,您就不想早点抱孙子?”她总是笑着说:“你什么时候愿意结婚,什么时候我就放心。孩子的事,得靠你自己。”从小到大,她从来没催过我结婚,甚至没怎么提过关于婚姻的事。她和爸爸,70后的一代,仿佛对我的婚姻毫不关心——或者说,他们的态度就是“不催婚、不干涉”。我一直不明白,他们真的是不关心吗?
我叫陈志,30岁,住在南京。父母是传统的70后,虽然在城市里安稳生活了几十年,但心态和大多数老一辈人差不多。父亲做着普通的工人,母亲是一个小学教师。小时候,我的记忆里,父母就是那种“事事不管,只管自己的生活”的人物。每次从学校回到家,他们不是在厨房做饭,就是在客厅看电视,基本没什么时间管我。
我小时候不懂,直到后来才明白,父母的“宽松”是他们给我的最好的“教育”。尤其在我长大后,父母对我的婚姻态度,始终是“不问不催”的冷静。记得大学毕业那年,我刚找到第一份工作,父母甚至没问过我是不是有女朋友,也没问过我有没有打算结婚。
有一年,过年回家,母亲给我做了很多好吃的,看到我一口气吃了三碗饭,母亲笑着说:“你这孩子,真能吃。你年纪不小了,能不能考虑找个女孩儿结婚了?”
我一愣,赶忙说道:“妈,我还年轻,先工作,等合适的再说。”
母亲微微一笑:“行,反正你自己想清楚就好。找不到合适的也没关系,别为了结婚而结婚。”
那时,我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总觉得她是不太关心我的婚姻。但转念一想,父母从来都不是强求我的人,难道这就是他们的方式?
每次跟身边的朋友聊起婚姻问题,大家都会提到自己的父母如何催婚,如何不断向自己施压,尤其是身边那些已经结婚的朋友,都有过“父母逼婚”的经历。我每次听完,心里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我的父母,怎么就那么“冷淡”呢?难道他们真不在乎我结不结婚吗?毕竟,身边的叔叔阿姨们,天天都在说:“儿子,你快结婚吧,别一辈子当单身狗!”
有次我在外面和朋友吃饭,聊到婚姻时,一个朋友突然问我:“你妈怎么从来不催你结婚啊?”
我笑了笑:“我妈觉得我自己能决定的。”
朋友惊讶地瞪大眼睛:“真的假的?我爸妈每次都问我,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带个女朋友回来,逼得我快疯了!”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觉得自己的父母好像有些“失职”。为什么他们对我的婚姻如此“冷漠”?是不是我没达到他们的期待,或者我太不够成熟?总有一天,我会理解的吧。
直到去年,母亲突然说了一句:“志儿,你不打算结婚吗?你都30了。”
这句话让我猛然一惊。她从不提婚姻,为什么突然问我这个问题?我试探着问:“妈,怎么了?你真觉得我应该结婚?”
她点了点头:“也不是一定要结婚,就是想问问你自己心里怎么想的。”
但话题并没有再深入下去,母亲很快转移了话题。而那时,我的心里却生出了一个疑问——父母的“不催婚”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想法?
今年春节回家,终于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彻底明白了父母的想法。
那天,我和父母一起吃饭,母亲突然提起了一个话题:“志儿,去年你同学小李结婚了吧?”
我点了点头:“嗯,是的,他最近挺忙的。”
母亲说:“你知道他婚礼上的事吗?他父母给了不少彩礼,还有很多的亲戚朋友都送了不少红包。”
我一愣:“我知道,听说他父母挺重视这件事的。”
母亲叹了口气:“其实,这些事情我们都看得明白。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结婚,都得拿出很多钱来,家里还要给很多彩礼。你们也看到了,身边的人都在结婚,甚至都成了习惯。”
她顿了一下,看了看我:“但我总觉得,你们这一代人,不该为了结婚而结婚。结婚这事,得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当时也很简单,没那么多讲究,只要两个人合得来,就行了。”
我愣住了,这些话太平淡,却又让我的心狠狠地震动了一下。父母从未强迫我结婚,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而是因为他们理解婚姻背后的责任。父母明白,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两种生活方式的结合。彩礼、轿车、婚宴,所有这些表面的东西,他们并不想让我为此背负太多的压力。他们不想让我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也不希望我因为社会的期待而做出选择。
我突然明白了,父母并不是不关心我的婚姻,而是他们用一种“放手”的方式,给了我最大的自由。
那天晚上,我和母亲聊了很久。她告诉我:“志儿,结婚这事,真的得靠你自己想清楚。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就不必勉强。如果你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生活简单自在,那就这样过。我们也不会逼你,只要你自己过得好,爸妈就放心。”
听着她的话,我的心里豁然开朗。父母的“不催婚”并不是他们冷漠,而是他们对我的深深的理解和信任。
其实,不管是婚姻,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选择,父母的态度和支持,不一定是通过催婚和彩礼,而是用他们的理解,帮助我们走出自己想要的路。
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的父母态度?是否也曾为此而困惑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