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御用农民:欠田赋绑知县,朱元璋却下圣旨“谁动他,灭九族

文史菇小瑜 2024-04-10 11:04:39

在洪武十八年,一场不同寻常的事件在从常熟到南京的道路上展开。一位农民,陈寿六,带着他的红宝书和几位同伴,把他们的知县顾英捆绑起来,向京城进发。

这个行动不仅是对权力的直接挑战,也是绝望和勇气的体现。那年,陈寿六因为田赋问题与顾英发生了冲突。在他儿子的婚礼上,由于没有邀请顾英,这位知县感到了极大的不满,并在婚礼后加重了对陈寿六的赋税负担。

陈寿六的行为引起了轰动。他不仅捍卫了自己的权利,也挑战了当时的社会结构。随着他们踏上通往南京的长途,每个遇到他们的人都不敢阻拦,甚至沿途的官员都必须供给食宿,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最终,在京城,朱元璋亲自审理了此案。顾英被发现有贪腐之行,被立即处决。朱元璋不仅赏识陈寿六的勇气,还特意保护了他,下令任何人若冤枉陈寿六,将诛灭其九族。此命令不仅解决了陈寿六的即时困境,也为他后来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红宝书的旅者

洪武十八年,明朝的社会秩序已经由朱元璋帝的铁腕政策稳固下来。他自农民起家,对农民的苦难有着切身体会,因此特别注重农业政策和农民的生活。朱元璋通过严苛的法律和纲领,旨在建立一个廉洁的官僚体系,保护底层人民的权益。其中,《明大诰》是他对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这部法典不仅列举了各种犯罪的处罚,更赋予了普通百姓一种前所未有的权利——监督和告发贪污腐败的官员。

在这种背景下,常熟县的农民陈寿六面临着自己的困境。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夫,生活朴素,每天的生活围绕着一家人和他那几亩薄田转。陈寿六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在那个年代,他和无数如他一般的农民一样,承担着沉重的税赋和生活的压力。

那年秋天,陈寿六家的大儿子到了适婚的年龄,这本应是一个喜庆的时刻,然而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婚礼需要粮食和其他物资,而陈寿六的积蓄几乎为零。他原本希望能够推迟交纳年度的田赋,以便有足够的粮食筹备婚事。他通过村里的皂隶向常熟县的知县顾英表达了自己的请求。顾英本是一个权责不明的官员,时常被指控贪污腐败,但在处理陈寿六的请求时,他出人意料地表示同意。

陈寿六没有预见到的是,这一决定将如何改变他的命运。在儿子的婚礼那天,他忙碌于筹备,并未邀请知县顾英。顾英感到被忽视,决定在婚礼后立即派遣衙役去陈寿六家催收田赋。衙役们到达时,不仅要求立即交纳赋税,还强行搜走了陈寿六家的存粮和家当,作为对他不请知县的惩罚。

这一行为在村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陈寿六,一个平日里温和的农夫,在绝望中找到了勇气。他决定不再忍受这样的压迫。在一次家族聚会中,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直接把顾英绑架,押送到京城南京,让皇帝朱元璋亲自审理这个贪污的知县。

行动的当天,陈寿六和他的亲朋好友们准备了绳索和简单的武器。他们在深夜潜入县衙,趁着夜色和衙役的疏忽,将顾英从床上拖下,迅速捆绑好,堵住了他的口,防止他大喊大叫引来援手。

带着《明大诰》——这本赋予他们权力的红宝书,陈寿六和同伴们带着被绑的顾英,开始了他们长达200多里的行程。

他们走在官道上,任何试图拦截他们的人都被《明大诰》这本书吓退。沿途的官员,一旦看到《明大诰》,无论内心怎样惊恐或不满,都不敢公然对抗这由皇帝下令制定的法典。

他们的行动虽然简单粗暴,但在那个时代,它代表了普通人对抗不公的勇气。陈寿六和他的队伍,高举着红宝书,他们的身影逐渐在朝阳下显得庞大而坚定。

红宝书的审判

随着陈寿六一行人跋涉过荒野和山岭,他们的行动逐渐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农民们拖着绑着的知县顾英穿过一座座村落,各地的人们开始围观这一罕见的景象。顾英身穿官袍,嘴巴被布条严严实实地封住,两眼露出恐惧而无助的光芒,身后跟着一群决心坚定的农民。他们沿途经过的每个官府,都因《明大诰》的威严而不敢妄为。

此行中,陈寿六遵循了《明大诰》中的指示,确保顾英在路途中的安全,以免他们的行为被视为私刑。这种严格遵循规定的做法,也在不知不觉中为陈寿六赢得了道德上的支持。

当队伍终于抵达南京的城门时,已经是行程的第三天。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其城墙雄伟壮丽,守卫森严。然而,陈寿六手持《明大诰》的场景,成了一种特殊的通行证。他们被允许进城,直奔皇宫而去。

在南京,消息迅速传开。一个农民竟然绑架了一名知县,要求皇帝亲审此案,这在明朝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朱元璋本人对此事极为关注。陈寿六和他的伙伴被引导到了皇宫的大门前,等待皇帝的召见。

朱元璋命令将顾英带入审理厅。陈寿六和他的伙伴们在外等候,他们的紧张情绪在寂静的皇宫外空气中愈发浓重。终于,他们被召入内参与听审。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严厉而深邃,审视着面前的顾英和陈寿六。

审讯过程中,顾英被问及他的行为,特别是他对陈寿六家的赋税增加及粮食抢夺的决定。在法官和御史的严密审问下,顾英的回答支支吾吾,他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来证明他的清白。而陈寿六则展示了他按照《明大诰》行事的证据,以及顾英的不当行为的详细记录。

审判持续了整个上午。最终,朱元璋下达了判决:顾英因其贪腐和滥用职权被判处死刑,执行斩首。这一决定在庭上引起了一阵骚动,但也显示了朱元璋对于法律和正义的严苛态度。

朱元璋对陈寿六的行为表示赞赏。他宣布陈寿六因其正义行为获得特别赏赐:三十金和十亩良田,此外,还公布了一道圣旨,保护陈寿六及其家族,任何人敢于构陷陈寿六的,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随后,陈寿六被释放回家,他带着皇帝的赏识和法律的庇护,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常熟。他的行动不仅清洗了自己的冤屈,也成了周围人民中一个传奇的英雄。

回乡与风云再起

陈寿六带着朱元璋的宽赦和奖赏踏上了回家的路,陈寿六一行人在返回常熟的路途中,受到了各地百姓的热烈欢迎。人们纷纷出来道贺,有的甚至送上小礼物和食物,以示对他勇气的敬意和支持。他们穿过村庄,每到一处,都有人询问详情,想听听这位普通农民如何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故事。

然而,陈寿六的归途并非全然平静。消息的传播同样引起了一些不满和嫉妒的目光。某些官员和地主担心这样的先例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们暗中议论,寻找机会削弱陈寿六的影响力。

回到常熟后,陈寿六并未因为皇帝的奖赏而改变其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使用赏金修缮了自家的老屋,并按照朱元璋的赏赐在村中分配了土地。他的行为加深了村民对他的尊重,同时也让那些企图找他麻烦的人更加不满。

不久,一个关于陈寿六的新的风波在不远的市镇上起了波澜。一名地方官员公开指责陈寿六利用《明大诰》滥权,威胁其他村民,企图利用皇帝给予的权力为私。这名官员,依靠着自己的职权和一些捏造的证据,向上级提出了正式的控告。

陈寿六得知此事后,决定再次前往南京,向朱元璋说明情况。他深知,如果不把事情弄清楚,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端的麻烦。他携带《明大诰》和相关证据,准备向皇帝展示他的清白。

在南京,陈寿六再次受到了皇帝的召见。他详细地报告了自己回家后的情况,以及那位地方官员的指控。朱元璋聆听后,命令立即调查此事。

经过调查,那名官员的不实之处很快被揭露。原来,他因为担心陈寿六的影响力和人民对他的支持,可能影响自己操纵地方的能力,因此试图通过诬陷来削弱陈寿六的地位。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立即下令将该官员逮捕,并且处以严厉的惩罚。

这次事件之后,朱元璋再次强调了《明大诰》的重要性和保护善良百姓的决心。他在朝会上公开表扬了陈寿六的诚实和坚韧,再次确认了对他的保护令,确保无人能够借朝廷之名诬陷好人。

陈寿六这次从南京返回时,他不仅带回了皇帝的再次认可,还带回了一个更加坚定的信念:在这个世界上,正直和真诚是任何权力和阴谋不能轻易撼动的。他回到村中,被村民们热烈地庆祝,他们为有这样的村民而感到骄傲。

然而,陈寿六的挑战并未就此结束。回到家乡后,他面对了更多的指控和嫉妒,但再次通过法律和皇帝的支持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他作为正义象征的地位,也展示了法律在保护善良和压制恶行中的重要作用。

0 阅读:0
文史菇小瑜

文史菇小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