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近期,宁波市交通执法部门公布了一批网约车行业违规典型案例,揭露了"0元购车""月入过万"等诱人话术背后的重重陷阱。
今年一季度,宁波市已收到相关投诉199件,多家公司因侵害驾驶员权益被列入风险警示名单。这些披着高薪外衣的套路租车骗局,正在给网约车从业者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2024年7月,王先生在宁波某途出行科技公司租用网约车时,不仅缴纳了6000元押金,更被绑定支付宝自动扣款协议。
该公司跑路后,车辆被债权方强制收回,王先生既无法追回押金,又陷入持续扣款困境。这种新型资金陷阱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锁定驾驶员账户,即便公司失联仍持续产生经济损失。
"0元购车""无条件退车"的甜蜜承诺背后,往往潜藏着合同陷阱。唐先生被某虹新能源公司的宣传吸引,签订多份复杂合同后才发现,无理由退车需满足十余项隐藏条款。
更有多家公司以"边开边考"为幌子,向无证驾驶员出租车辆。陈先生因驾龄不足无法考证,不仅3000元押金被扣,还需支付违约金。
高收入承诺成为最普遍的诱骗手段。郭先生被某通公司"轻松月入过万"的宣传吸引,租车后实际收入远低于宣传。当他提前退租时,不仅剩余租金无法退还,还被追讨违约金。
某宇公司推出的"保底工资"模式更将风险转嫁驾驶员,尤先生因无证被锁流水,既拿不到工资又无法提现收入。
宁波市交通执法队分析指出,当前网约车市场主要存在四类风险:1、虚假收入诱导。用"月入过万"等话术掩盖市场真实收益;2花样合同陷阱。在退车条款、流水代扣等方面设置隐形门槛;3、违法宽限期承诺。伪造政策允许"先营运后考证";4、风险转嫁套路。通过复杂合同链条分散法律责任。
针对这种网约车行业的乱象,目前宁波已建立网约车运力公司"红黑榜",对某途出行、某虹新能源等违规企业进行公示。
执法部门特别提醒从业者:网约车经营需"双证齐全"(车辆运输证、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所谓"考证宽限期"属违法行为;签订合同时务必核实公司资质,警惕"三方合同"陷阱;对自动扣款等资金协议要保持高度警觉。
当下各地的网约车运力已严重饱和,这种情况下,多地监管部门也提示新进入者要谨慎。而如果非要从事网约车行业,有律师提示各位新司机,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资质核查。一定查询清楚企业的营运资质;2、合同审查。重点查看退车条款、违约责任等内容;3、证据留存。保留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凭证;4、依法维权。遇纠纷可拨打12328交通服务热线;5、风险预判。日均流水低于400元慎入行业。
网约车作为新就业形态,本应是灵活就业的渠道,却因部分企业的违规操作成为吞噬劳动者权益的黑洞。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和从业者防范意识提升,这场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套路租车"乱象或将得到遏制。但根治行业痼疾,仍需建立更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和信用监管体系。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