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这句诗传唱了千古,象征了多少痴男怨女对爱情的渴望和美好向往。然而就是这样一句传唱度极广的佳句,却出自了卓文君的《白头吟》,可能很多人都会羡慕于文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甚至在此诗中窥探爱情的美好,但谁又能想到,珍爱文君的相如是个潜在的渣男?
当年相如落魄时爱上了文君,虽然家徒四壁但仍凭借一首凤求凰俘获了美人的心,搞得美人为了和他在一起,不顾封建礼教的私奔。
最后又由于窘迫的家境,司马相如让大家闺秀的卓文君在酒店门口卖酒,即让卓文君的爹卓王孙心疼,又让这老丈人碍着面子被迫给了两口子一笔钱财,成了富贵人家。
后来相如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入朝为官,混得风生水起,便起了纳妾的心思,让远在家中操持家庭的卓文君一封书信好顿奚落,最后不得不收起采野花的心思,认真爱文君一人。
丈夫被称为汉赋四大家,妻子同样是有名的才女,这二人不正像现代中国的精英层吗?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958相亲局,它一般指专门给高学历的精英人群征婚的机构,并且有着严格的相亲标准,985大学的坚决不找211的,并尤为看重第一学历。
即使研究生学历是985高校的,本科学校非著名,那也会受到一些相亲条件约束甚至“歧视”。
古代虽讲究门当户对,甚至一些人以仕途来选择婚配,但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自从我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由恋爱,即使某些条件不匹配,也会相伴一生,那才是真正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羡慕我们的上一代,上二代,很想摒弃快餐爱情,却又身不由己。
都说爱情向像鬼,听说过的人多,碰到的人少,985相亲局的出现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80、90后年轻人的爱情观日渐扭曲。
甚至一些人给局中人贴上了“优越感满满”的标签,先看条件,再看缘分,最后看爱情,即使司马相如也是抱着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弹奏的凤求凰,让卓文君仰慕。
但这真的是爱情观扭曲造成的吗?我们不妨将这些人的年龄揉碎了来看,按照正常的节奏,一般学子硕士生毕业的年龄大概在2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人显然已经到了家长们催婚的年级,学校和社会毕竟是两码事,都说一个人25岁之后很难再遇见真爱,如果校园恋爱不圆满,毕业后,身心俱疲的一个人在父母的催促下,想抗住压力找到真爱确实不容易。
还有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985、211,所以他的另一半学历必须要对等,条件也要比自家孩子好,但爱情哪有那么多标准,父母喜欢的,孩子不喜欢,孩子喜欢的,父母又不同意,拖来拖去,倒是成全了这些以条件来帮助择偶的婚恋机构。
也有人说,爱情和伴侣完全是两码事,糟糠之妻说不定都有下堂的那天,还不如房子票子来的实在,甚至衍生出了结婚就是搭伴过日子的名理论。
日久也许真的可以生情,但如果没有一点感情基础,谁又愿意为别人改变呢?莫不就是马马虎虎苦苦纠缠的过一生,成了一辈子的怨偶。
就算搭伙过日子,也要相看不相厌,不然这日子可就真的一点奔头都没有了。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当学历、经历、年龄出现巨大差距的时候,爱情真的可以打败所有标准吗?
梦影随风
生活是如此的艰难,又何必说别人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