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讲究文人要有风骨,但是文人就不需要吃饭吗?
曾经唐伯虎家道中落,以卖画为生,卖文卖画我自癫狂,文人风骨不损分毫。一代文豪白石先生,晚年卖画明码标价,弟子李苦禅,同样曾靠卖画养活全家老小。
如今,大学教授为“五斗米折腰”,却遭受网友的口诛笔伐。
因为开讲座收门票,戴建业教授被指着鼻子骂:一身铜臭,文人风骨全失。面对指责,戴建业教授没有反驳,只是淡然说道:我老婆一瓶药五万块钱,我如何要这所谓的文人风骨?


3月22日,湖北武汉东湖,两个同样在网络上,备受追捧的名人,来了一场轻松自在的踏青。
一个是东方甄选的顶梁柱董宇辉,一个是大学教授当代文豪戴建业。他们仿佛是亲朋挚友一般,轻松惬意,亲密无间。
他们有着同样的爱好——文学,一个是卖货,一个是卖文采,但是都以不同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对于传统文化,新的解读,引领了国人对于语文,对于看书这件事新的认识。
戴建业老师,堪称是现代从大学神坛走入民间的教授。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戴建业堪称当代文豪,他的课生动有趣,别开生面,每次讲座,都是人满为患。
本应是两袖清风,一身傲骨。却在2016年的时候,选择开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因为他的妻子病了,而且是癌症,两个人所有的积蓄全进了医院。医生表示,病人需常年吃药,一瓶药五万,而这五万一瓶的药不够吃一个月。
这下子,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行了,因为那是救命。
于是,原来不开讲座的人,开始开讲座,做演讲,甚至出书。只要是适合的,他都愿意去尝试,就为了保住妻子的命。
戴建业的妻子叫何小平,两人相识于一场相亲,两人之间并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平凡生活中的茶米油盐,而这更难能可贵。

何小平是个温婉的女人,两人也在细水长流中日久生情,婚姻非常幸福。
他们也会有争吵,也会有疲倦,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每次争吵,戴建业都会主动让步,家里的大事小事,他都会尊重妻子的意见。
两个人一起度过了大半辈子,本来以为两个人会慢慢变老,携手共白头。
可是,未来也意味着未知,我们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2016年,一份确诊病例,打破了他们安稳的生活,妻子何小平确诊肺癌。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戴建业几乎崩溃大哭。
可此时已经头发花白的戴建业不能倒下,他还要做妻子的依靠,要做她的支柱,要救她的命。
那个时候,戴建业是靠着大学教授的工资来承担生活,虽然算不上高收入,但是惬意自在。不过那工资面对天价的医药费,就有些杯水车薪了。

很快,仅仅是前期的治疗费用,就把他们这些年的存款,全部消耗掉了。
一瓶药五万块,一颗药就是上千块。
有一次,何小平不小心把药洒在地上了,赶紧趴地上找,眼泪止不住的流,那可是两千块钱,不能浪费。
看到这样的妻子,戴建业心疼不已。他感到了自己作为男人身上的担子,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
转头他就联系朋友,这人之前想要他开讲座,但是他拒绝了,这次,他放下了身段。
联系了一个又一个,从此开始,戴建业从课堂上走到了民间。

文人风骨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为了救命,他熬夜写书,六十多岁的高龄,四处奔波演讲。
就是因为这样,他的学生觉得,老师不再有傲骨了,老师居然为了钱开始到处讲课了。
在一次课堂上,底下的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指责他:“为了钱,文人风骨就能不要了吗?”
戴建业闻言一愣,他顿了顿,语气平缓的讲出了妻子的故事,讲到最后,他明显情绪有些激动,声音哽咽:在5万块钱一瓶药面前,在爱人生死之际,如何要文人风骨?
这件事儿经过发酵,在网上疯传。有人理解有人骂,一时间,戴建业老师出了名。

2018年,戴建业开始在网络上,上传自己的微课堂。他觉得互联网是一个好东西,让人们更加便捷的获取知识。
在他的课堂上,那些见不到摸不着的古人,有了生命,有了性格,有了喜怒哀乐。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诗词,也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他说,陶渊明每天种豆南山下,忙的不亦乐乎,浇水施肥好不幸苦,最后还是“草盛豆苗稀”。
他说李白是自夸狂魔,说杜甫是读书破万卷,才下笔如有神。李白就是太狂了,才当不了官,“扬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也挺会自我安慰,求人举荐被拒绝,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他的课堂上,唐诗宋词,信手拈来,生活故事,侃侃而谈,在学校里,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他被戏称为,古诗词“段子手”。

听了戴建业的课,学生们才觉得,原来古诗词这么有意思,原来盛唐是那么的浪漫。
但是,人红是非多,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于是,网络上就出现得红眼病的人,说他一年捞金四千多万,甚至网友还给他立了一个“痴情汉”的人设。
众人七嘴八舌,他也是不堪其扰,只能是不停的解释,但是效果甚微。
直到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横空出世,大家才明白,有的人所谓的“捞金”不过是为了活着。

可惜的是,就算是戴建业拼命赚钱,最后妻子何小平还是离开了他。2020年元旦,何小平离世,留下戴建业一人。
后来,戴建业老师在一次课堂上,读到杜甫的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泪满盈眶。
即便妻子已离世多时,他依然没能放下心里的遗憾。

戴建业红了,在六十多岁的年纪,突然从一个教授变成了一个网红。
他说,看着自己的文字被这多人喜欢,他非常高兴,他喜欢写东西,写东西成了他的生活。
他最喜欢的是散文,他称自己是散文“饕餮”,他读散文,他写散文,甚至还译散文,从先秦的散文到如今的散文,从国内的到国外的。

他欣赏庄子的胆略和豪放不羁,敢于戏弄王侯贵族,羡慕他有自己梦中的“逍遥游”。欣赏魏晋文风,因为这一时期,礼崩乐坏,文人更得以释放天性,越是豪放不羁者越是受到大家的喜欢。
本以为如此肆意豪放的戴老师,一定是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长大的,他的父亲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父亲的棍棒教育,的确让戴建业成才了,但是也造成了他们并不亲近的父子关系,以及戴建业对于“望子成龙”这件事的反感。
他的父亲,在解放前是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的,因此对于儿女自然也是希望能有所成就,看他的名字就知道“建业”,这望子成龙的意思不言而喻。

男孩子小时候难免活泼好动,但是,父亲偏偏要他沉住气练字,每天用棍棒逼着他练《九成宫醴泉铭》,练不好就是一顿竹笋炒肉。
于是,练得愈发不好了,父亲看了生气,他自己就要倒霉。
后来,父亲见欧体练得不行,于是就让他改练颜体,最后得了一个四不像,倒是很有自己的风格。
父亲说,字是人的脸面,他自嘲,我的字“跟我的脸倒是相配”。
因此,他们父子的关系一直不好,直到父亲去世之前也没有缓和。他自己的散文集就曾经说道:因为父亲的关系,他觉得望子成龙,把原本深情的家庭关爱变得冷漠,父母变成了严肃无情的恶魔。

他还自嘲,因为父亲的关系曾经一度厌学。
后来他能爱上中文,这还源于他高中时的一件事。
高三时候,学校里面都需要办墙报,老师让他写诗,他写不出来,于是就抄了几首诗,没想到大受欢迎。
肚子里没墨水,枉担了一个才子的名声,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在中文上下功夫,最后才成就了今天的戴建业。
笔耕不辍多年,戴建业值得一句著作等身,他的思想,他的感慨,他的理想,都写进了他的作品里。
2022年,戴建业获得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人民日报发文,称赞他的诗词课,传播正能量。

如今荣誉加身,他却已经逐渐沉寂,辉煌只是在过去,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真正的快乐。
戴建业就如同脱下了长袍的孔乙己,走出那个象牙塔,更接地气的他依然还是文豪!
谁说老师讲课卖钱就是不讲风骨,不偷不抢,不动歪脑筋,用自己一生所学,救自己一生所爱!何错之有!
就像唐伯虎的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戴建业依然是那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戴老师,只不过他的学生不限于大学课堂,如今的他,桃李满天下!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参考:
1.麻城发布 《我的个天,麻城籍教授戴建业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2.南方周末 《“网红”教授戴建业:想想苏轼陶渊明,眼前的挫折就不算事了》
3.新京报 《流量漩涡中的“网红”教授戴建业》
4.戴建业 《我的父亲》
5.戴建业 《我的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