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巴洛克艺术,那么鲁本斯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彼得·保罗·鲁本斯,首先是17世纪的佛兰德斯画家,其次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使节,巴洛克画派的代表人物。
如果对鲁本斯的作品没有印象,那么记住这位大师喜欢画“大屁股”就好了!
在动荡的16世纪末期,尼德兰社会的动荡让整个佛兰德斯画派变得了无生趣,这种贫瘠的土壤上却意外诞生了鲁本斯这样的艺术大师。鲁本斯是世界上第一位巴洛克式画家,他不仅仅在佛兰德斯接受了训练,更在佛兰德斯接受了古典主义的人文教育——这是他享用一生的财富。
在艺术上,鲁本斯的作品潇洒自如,文艺复兴艺术的技巧与人文主义的思想与佛兰德斯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热情洋溢、动感十足的绘画风格。
鲁本斯在欧洲画坛长盛不衰,从意大利到西班牙,从法国到英国,王公贵族,王侯将相都争相委托鲁本斯创作作品。
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四位大画家: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意大利的委拉斯凯兹。其中,鲁本斯不仅仅是一位大画家,他还是一位“人生赢家”,他不仅仅是17世纪欧洲绘画的代表人物,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个在作画方式上引领时代的先锋。
之所以这么讲,只要我们回顾鲁本斯那光辉而又传奇的一生就可以了。
当我们回顾鲁本斯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鲁本斯首先是一位艺术家,其次是一位外交家,在欧洲的漩涡中,游历,交际,作为佛兰德斯人参与到历史的大事之中。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视角看来,他竟然还是一位企业家,鲁本斯去世的时候家道殷实,功成名就。
他的童年,还曾因时代蒙上阴影,可以说鲁本斯是自我奋斗与历史进程相结合的成功典型。
作为艺术家的鲁本斯,他的很多画都“肉乎乎的,这些来自神话与宗教题材的作品在鲁本斯笔下变得富丽堂皇,充满着丰腴的美感,而这些宗教与神话题材作品,一来是鲁本斯接受邀请的定制所做,二来也是鲁本斯对时代的反应与自我的体现。
这些作品的背后也是鲁本斯的“拧巴”—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鲁本斯,在他所认为的自己所应处的阶层,他不应做一个画家,但正是他受的教育,让他对这些来自古典学的题材得心应手。厌之却又依靠之,这就是人生的拧巴之处。
自然,拧巴的鲁本斯需要有一个身份来让自己不那么拧巴,这就是作为外交家的鲁本斯,佛兰德斯在当时就是整个欧洲的漩涡,(看过后边几本都会明白佛兰德斯到底怎么回事)而鲁本斯是爱自己的家乡的,作为享誉全欧的艺术家,鲁本斯接受了佛兰德斯伊莎贝拉公主的邀请,作为外交家参与到欧洲的漩涡之中。
在马德里和伦敦,鲁本斯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只可惜,在别的视角上的历史,不会让鲁本斯得到自己在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了。
诚然,艺术家与外交家让鲁本斯拧巴,但是他作为企业家的身份想必是自己感到舒畅的。
他成立了工作室,然后大量的工作都由员工来完成,自己做的仅仅是最后的“润色”工作,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种行为也是纠结的,但是鲁本斯倒是很坦然地说:“我润色的就是我的。”
鲁本斯还是一个艺术品收藏家,挣了钱的鲁本斯买地,盖房子,买艺术品,然后还有艺术品投资,在世俗的视角上,他是成功的,而他的管理与分工,不正是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么?而这也可能是随后的岁月里,让佛兰德斯取代旧主子称霸世界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