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这部剧最近火得一塌糊涂,各大平台热搜榜上高居不下,茶余饭后谁都能聊上两句。
但奇怪的是,越是热度高涨,争议也就越大,甚至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忽视的地步。
我今天就来扒一扒这部剧背后的那些“不能说的秘密”,看看它到底是如何“烂”出新高度的。
这部剧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浓浓的“抄袭味儿”。
剧名和故事框架都被人扒出和某小说高度雷同,原作者气得跳脚,在网上直接开撕。
但剧方那边却装聋作哑,只顾着疯狂宣传,仿佛一切争议都与他们无关。
这就好比,你刚买的房子,还没住进去,就被告知房子的图纸是抄别人的,你心里能舒服?
这不仅是对原创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部剧竟然试图美化罪犯。
剧中的反派角色,被塑造得过于“有魅力”,简直就是“行走的荷尔蒙”。
他们杀人不眨眼,却被编剧赋予了各种悲惨的过去,仿佛一切罪行都变得情有可原。
观众甚至开始同情起他们来,还有人喊着“反派太迷人,我都要爱上他了”。
这让我觉得后背发凉,这难道是在鼓励犯罪吗?
这是在用“柔光滤镜”掩盖罪恶吗?
这不是三观不正,而是三观尽毁!
剧情更是漏洞百出,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降智”现场。
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编剧硬生生地制造各种不合理的情节。
一会儿前一秒还深仇大恨,后一秒就爱得死去活来;一会儿前一秒还聪明绝顶,后一秒就傻得冒泡。
这剧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把你抛向云端,一会儿把你甩到谷底,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感受。
我们不是来看“脑残剧”的,我们需要的是尊重现实、尊重逻辑的好剧。
《漂白》不仅剧情让人诟病,更是把“消费苦难”玩到了极致。
剧中受害者的遭遇被无限放大,各种“惨绝人寰”的细节轮番轰炸观众的眼球。
编剧似乎不在乎受害者的感受,只想着如何用“擦边”情节博取眼球。
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更是对人性的践踏。
他们把别人的痛苦当成娱乐,把别人的伤疤当成卖点,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看到那些血淋淋的场面,我的心都跟着揪起来,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噩梦。
《漂白》的爆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影视剧市场的一些乱象。
一些制作方为了追求流量,不惜牺牲质量,不尊重原创,不在乎价值观输出,甚至不惜消费受害者的苦难。
而观众们,在各种烂剧的轮番轰炸下,似乎也渐渐失去了分辨能力,只要有噱头、有话题,就一拥而上。
我看着那些追剧的人们,心中涌起一丝悲凉,我们的审美真的堕落了吗?
一部好的剧,应该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
而不是像《漂白》这样,只顾着收割流量,却把三观抛到九霄云外。
希望观众们能够擦亮眼睛,拒绝烂剧,支持好剧。
也希望影视制作方能够拿出良心,多拍一些真正能感动人、启发人的作品。
别再让这种“烂剧”继续污染我们的视线,别再让这种“洗白”罪犯的剧,成为我们精神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