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9元:广东大厂出手!由中、美、日三国联手调音的旗舰有线耳机

科技亦今非昔比 2024-11-26 14:48:46

HIFI大厂飞傲FIIO,于2024年7月推出了自家FH(圈铁混合)系列的新旗舰FH19,用于取代三年前发布的FH9。

新旗舰耳机的初始定价和过去相同,仍是3999元,但考虑到各项技术的进步,实际它的定价仍是很保守的。

官方表示,FH19(四分频)改进了前作FH9(三分频)的一些不足,在佩戴和音质上都有更好表现。可惜我手里没有FH9,不清楚具体差异。

不过,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折腾后,结合外媒测评、频响曲线以及各种耳套\导管组合的聆听体验,我最终还是觉得它很好地完成了这次新旧更替的任务。

而真正让我惊叹的是,入耳式的它在面对一两千元的“头戴耳机”时,所展现出来的近乎碾压性的音质。后面会有具体描述。也有缺点,末尾。

技术特性:

1、两圈六动铁(八单元)声学架构;和日本东京音响株式会社共同研发的推挽式双动圈单元;成本较高的新型悬浮式音圈;2颗娄氏定制中频增强复合型楼氏动铁;高频、极高频由1颗娄氏经典的高频复合动铁SWFK-31736负责;四分频声学设计。

我的看法:

推挽式双动圈以前在铁三角的CKR系列耳塞中常见,但这次是中、日工程师联合开发的旨在增强低频动态和效能的新型单元结构。相对传统设计,它对低频的反馈似乎会更灵敏,潜力也更大,大声压下理应也会更澎湃和稳定。

中频是此次优化的重点,前作FH9被部分烧友认为偏亮、较薄,缺乏感情,飞傲这次与娄氏联合开发了新的复合型中频动铁,明显把厚实度给加上来了。

负责高频和极高频的这枚复合动铁单元是SWFK-31736,其在娄氏动铁单元中,似乎是高频延伸最好的那个。

2、半开放式声腔;S.Turbo 声学结构专利设计;中频滤波陷波装置。

3、7系航空铝(超硬铝合金)+纯钛底壳;人体工学佩戴优化;红宝石发烧级薄膜分频电容;可换音频滤波器设计。

4、可换插头(3.5\4.4)设计;标配 8 股 224 芯高纯度纯银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FH19的调音,融合了中、美、日三个国家工程师的声学经验,堪称是一次跨国调音。

实物面板确实漂亮,银灰和黑色的拼接,很酷,像跑车。

面板上的两个凹陷区域是网状泄压孔,这种半开放式HIFI耳塞比较少见,如果周围有敏感人群,建议不要开太大音量。

幸运的是,比起全开放式的头戴耳机,FH19在声音的外泄方面,控制得非常好。在通常意义上的中等音量下,它露出的声音响度都很低,不太会打扰到别人。

产品包装箱很不错,但开箱的整个过程,我觉得比较平淡。所以这块就略过,直接内部主要物件铺展开来。

提供了8种类型,共计22对的耳套。配合几个导管,足够折腾一阵子的。

此外还有方便拆卸MMCX接口线材的夹子型工具,一个清洁器,一个磁吸绑带,一个调音导管收纳板(共三对调音导管),一个4.4插头,一个六边形的材质很厚的棕黄色皮包。

完整形态如上。混入铝合金的缘故,整体并不重。

由于采用的是MMCX接口(膨胀插针),这使得FH19的耳挂连接处可以实现360°旋转,这要比双针接口的耳挂更利于佩戴后与耳部区域的自然贴合。

但,如果你的耳朵背部有伤口,或是皮肤娇嫩,那它这个棱角凸显的耳挂就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反之,正常皮肤、无伤口或非敏感肌,则可以无视这个外皮设计。

另外,如果你手里有洋品牌耳机(多是MMCX),那FH19这条单晶纯银线也可以成为你的额外福利。毕竟你可以用它给旧耳机换线,体验优质耳机线的调音乐趣。

由于使用了推挽式双动圈,FH19的腔体会显得比较“厚”。

虽说佩戴稳定性很好,但从审美角度来说,它的侧面观感确实没有顶部面板那样好看。没法实现360°无死角的美,算是个小遗憾。

线身比较粗,但手感却是比较软的,且不易打结。

线皮材质也很好,是某种高档材料,厂商表示可以长久高透且不变色。

三种颜色的导管,我这个默认安装的是黑圈导管(三频均衡),与官方描述页写的出厂默认安装绿圈(偏高频)不同。

收纳包质地厚实,但内部可容纳空间却比较小,试了下,差不多只能装耳机,若想多放些小配件,会有些困难。

保护性、做工和美感都很好,对得起旗舰级的商品身份。拿在手里会很有满足感。

为更好地描述FH19的声音,码字前,拿它对比了凤鸣天音精卫、索尼XBA-Z5、水月雨DUSK、IO AUDIO SOGNO、兴戈EM10这些多单元耳塞,另外也试着对比了下索尼的两款头戴耳机(反正都是耳机),具体是MDR-7506和MDR-M1。

易推性:16欧、109dB/mW,很好推,实际听感声压也很理想。

整体感受:所有细节都有着很高的饱满度,总体是很耐听,也很有稳健感的,自然度也很不错,但并不完美,你可能有必要找寻适合自己的耳套与导管的组合。

超高的信息提取能力,具有坚实、饱满、温厚、细腻的音色,杂食性很强,听啥都中正,不是一耳朵毒(悦耳),但时不时就会被它潜藏的威力给爽到。

相对我手里3000元以下的所有耳机,FH19的真实感(密度、动态、自然度的综合)会有明显优势,不论游戏、电影、音乐,都更容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别是在优质前端下,它的“实体感”会更明显,真正有“凝结成像”的意象。鉴于此,即便前端很普通或音乐文件的信息量很单薄,它也能最大程度的把这种劣势给补强。

换个角度来说,FH19可以间接地节省你在“前端”上的精力和财力花费。作为对比,某些耳机由于声音单薄,则会倒闭烧友额外购买一些台式耳放或台式CD机之类的大家伙。

以下是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的单独聆听与对比实验,被分成了四个部分记录:

1、初感受(均衡导管+均衡耳套):

声音整体是柔和、略暖的,但内力遒劲,密度很大,成像非常结实;

器乐定位很不错,可以拉开一个近似房间的规整声场。高频并不太重视延伸,但分离度、清晰度和凝聚力却都很不错,这让该频域有了很不错的“细腻感”;

女声音色比我预期的好,但音量很大时,在个别耳套或导管下,会有过厚,年龄偏大的迹象;

低音量感不少,但整体可控,气势表现相当霸道和过瘾。不过,在一些低音节奏很强的音乐下,它偶尔会有“挤压”中频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原本“甜美”的音乐意境。

通常情况下,均衡管+均衡套的听感都是很不错的,低音汹涌,且“厅堂”感明显,这是加分项。

2、频率响应:

看了FH19的频响曲线以及与初代FH9曲线的对比。发现FH19的极低频有轻微衰减,整个低音区间增益也不大,约6dB左右浮动。另外,负责亮度和整体通透度的2kHz到4kHz区间,整体的增益均匀而克制,基本限定在8dB内,以上这些,再配合5kHz的滚降,不仅大大削弱了人声齿音,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激进发烧友所追求的“暴力解析”和“感官刺激”。

这种适中的中高频亮度,在与推挽式双动圈高效的低音结合后,催生了非常厚实的人声和耐听的器乐音色。

高频乐器泛音常驻足的6kHz以上频域仍有较充裕能量,杜绝了泛音的“戛然而止”和“空间的逼仄”,这得归功于半开放式设计和多动铁单元的精妙组合。不过,由于全频偏稳重的声音风格,它的空气感并不会显得非常突出,你可能需要寻找更好的导管与耳套的组合。

3、折腾:

虽说FH19不是个“亮丽型”耳塞,但也不会像索尼WF-1000XM5那般“偏闷暗”,更不会HUFI。它适中的亮度,很强的动态和较强的瞬态,不会让声音变得拖沓,更多的柔和与虎虎生风的兼得。但是,由于全频的厚度感很强,你的前端或耳机导管、耳套的组合还是会要尽量避免女声偏厚、偏老或高频偏硬的情况发生。

为此,我也是折腾了挺久一段时间,起初觉得均衡导管+均衡耳套,总体是很不错的,但低频偶发的对人声的侵袭还是能被感知。后来开始寻找合适的导管、耳套组合,记忆较深的组合形式如下:

低音导管+人声耳套,比较理想,即便低频明显厚重,但它的整体听感实在是好,与人声的结合,也通常都很迷人,只是女声略显老气。

高频导管+HS20透明耳套,初听一切都很好,它甚至降低了全频的密度,并引入了更多的柔和感,但听久了,总感觉有点不自然,后来又换上人声耳套,但没想到在大音量下,会暴露动铁单元音色亮硬的一面,欠缺自然。最后放弃。

截至发稿日遇到的最理想组合是“黑色均衡导管+双节套”。此时的FH19,低音和高音都能充分发挥实力,听着也比其它组合更“通透”,真正让低音沉下去,人声独立,高频飘逸了,稍显遗憾的是“定位感”和“厅堂感”相对“均衡导管+均衡耳套”不明显。

综上,我挺推荐拥有FH19的朋友试试双节套,它解决了女声可能偏厚的问题,真正让三频舒展开来。

(批示:由于耳套种类多达8种,再加上3种音色导管,这么算下来,FH19就是24种声音风格,所以,要想很好的总结清楚这个耳塞,挺难。)

4、对比不同价位,不同类型的耳机(具体型号上面已提及):

该环节目的,一是验证FH19是否值接近4000元的价,二是建立“音色坐标系”,辅助听感表述。

FH19的肌肉感(规模、密度、动态)明显好于水月雨DUSK和IO AUDIO SOGNO这俩2400元的产品,一耳朵硬素质领先,三者对比,从意象角度说,DUSK如风,SOGNO如水,FH19如浅色的鹅卵石,“音箱感”最明显,对于平时听音箱较多的人来说,你可能不需要什么声音习惯上的过渡。

对比多单元耳机中的经典兴戈EM10,飞傲FH19也是素质胜出的那个,具体是横向声场、密度、基础层次感都更好些。我比较欣赏FH19那克制的低频量感和强大低频密度的混合,这让它在“清晰度”上超越了EM10。EM10混合了更多类型的单元,同样也有很好的厚实度和不低的密度,但哈曼2019过于洋溢的低频,在叠加丰富而饱满的中、高频细节后,多多少少还是影响了全频的透明和横向的舒展性。

有趣的是,同样参考哈曼2019,但定价仅是EM10三分之一的兴戈SUPER MIX 4就没这种“略闷且逼仄”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它的声音密度和厚度都弱一点,反而有利于在澎湃低音下,线条的“舒展”和“清晰”吧。总之,调音确实要考虑很多。

折腾导管和耳套期间,我试图拿索尼MDR-M1和7506这俩头戴监听做参考,因为某些耳套下的FH19显得不够自然,我需要不断切换,以寻找感觉。

这时,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摘下已经听了挺长一段时间的FH19,再换上M1,忽然觉得同一首歌下,M1的人声实在是“诡异”,结像的位置和能量感都很“萎缩”,很不自然,而FH19的中频就中正、舒展不少,位置也相对靠前,更符合常规意义上,一首歌曲所该给人的基本感受。(后来,我又听了许久的M1,耳朵才渐渐“认为”M1是自然的了)

紧接着又对比MDR-7506,双方都开大音量。没想到的是FH19的综合音质感受几乎碾压7506,而超高的密度和非常饱满的细节也让后者的“偏素和偏薄”相形见绌。

总之,在与索尼监听头戴耳机的PK过程中,我认为飞傲FH19的HIFI硬素质可谓是最强,潜力似乎也是最大。即便它比不过索尼这两款监听耳机的“录音参考性”,但在大音量下,它那种大气、润泽和饱满,确实相当震撼,期间我甚至一度恍惚,以为FH19是“头戴”,而索尼那俩是“耳塞”。

尾声/结语:

FH19逼近4000元的定价毫无问题,而在没有参考哈曼曲线的前提下,它所呈现出的自然、宽松、大气的声音,也我觉得很值得推荐,但是!它也有工艺上的瑕疵,恰好被我碰上了。

具体是上图这个部位:

你会发现它的可调音滤嘴导管被安装在一个管状母座上,在我某次换导管时,我没想到母座也跟着被拧了下来。(另一边母座很牢固)

当两个管都拧下来后,声腔里的单元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我用手轻轻推了下这个高频动铁单元,一下子就位移了,吓得我赶紧拨回原位,恢复了正常。

总之,飞傲在该细节的处理上,还不够细致,可能需要再强化下。

0 阅读:106
科技亦今非昔比

科技亦今非昔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