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兴晔小传:一段戎马岁月与文史春秋

酱香新视野 2025-04-10 14:06:17

邹兴晔,字礼泉,又名白水,隆回罗洪邹氏后裔。查邹氏谱系可知,邹兴晔是邹永获长子,他的祖父邹代铨是著名地理学家邹代钧的亲弟。

1924年,邹兴晔生于罗洪。他从小聪明敏慧,专心致志于读书求学。1944年肄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北平铁路管理学系。当时正值日寇侵犯贵州独山,尚未毕业的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湘西会战,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直到日本无条件接受投降。

投笔从戎,军旅时光

1945年冬,邹兴晔调任第四方面军第四区兵站司令部中尉书记。后因第四方面军司令奉命率部开赴东北,从事反共内战,他不忍同室操戈而辞职。1946年初,转任汉口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即后来的国民政府主席武汉行辕的上尉书记官。1947年秋,调升兼任豫、鄂、皖三省公路督修委员会军荐二阶(相当于少校)秘书。1948年秋,武汉行辕迁长沙,改称长沙绥靖公署,辖湘赣二省,邹兴晔调升长沙绥靖公署第四处军荐一阶(相当于中校)技术员。1949年1月,调升长沙绥靖公署点验督导第三组督导官,特准挂将官级符号。同年8月,随程潜起义。后参加与白崇禧部作战,不久后于当年9月潜回罗洪。

1950年1月,邹兴晔去长沙请求安派工作。直到7月份,接到新化县政府通知,令他暂住家等待消息。在1952年2月肃反运动中,邹兴晔受到牵连,陷于缧绁。后来,在长沙市道路队、沟渠队参加修建由银盆岭至溁湾镇的公路,在园林绿化队参加西区(岳麓区)的绿化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邹兴晔的问题得到彻底平反,被安排为长沙市西区政协委员。

参加政协,焕发青春

年届花甲的邹兴晔,自参加政协后,焕发了青春。他积极参政议政,撰写了大量的提案和文史资料,并被委任长沙市西区文史委员。他在十年间,为湖南省志人物志撰写邹文苏、汉勋、汉纪、汉璜、汉章、汉嘉、汉池、代钧、代藩、永成等人物传记;在任委员期间,与家乡政协多有联络,并应隆回政协文史委之约,写了《中国彩色地图的创始人邹代钧事略》,发表在隆回文史资料第五辑。

邹兴晔还热心参加社会活动,担任了多个社会职务,如长沙市港澳台侨实业公司董事、长沙市地方志学会会员、长沙市西区区志编纂委员会编辑、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协会会员。

同时,他热爱文学,积极向报刊投稿。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爱情小说《变》66回约40万字;《中国八年抗战简史》约20万字;《白水诗选》2卷,《白水短文选》1卷。

作者系邵阳市纪委监委原二级巡视员

省作家协会会员

邵阳市党史联络组成员

文史研究员

0 阅读:1